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基于柔性多模态传感系统的鲟鱼逆境胁迫定量监测研究

    研究背景在冷链无水活鱼运输(Cryogenic Waterless Live Transport, CWLT)技术快速普及的当下,如何实时评估鱼类应激状态成为行业痛点。传统方法依赖人工观察呼吸频率或抽血检测血糖(Blood Glucose)、皮质醇等生化指标,不仅效率低下,其侵入性操作反而可能加剧鱼类应激。更棘手的是,CWLT环境中鱼类生命体征呈现非线性动态变化,而现有传感系统多局限于单一指标检测,缺乏柔性适配设计。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由此提出革命性解决方案——通过柔性多模态传感系统实现鲟鱼应激状态的定量化、非损伤监测。关键技术方法研究团队开发了三类传感器:1)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和

    来源: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时间:2025-06-18

  • 慢性腰痛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疼痛-酒精使用关联机制:基于CANUE模型的生态瞬时评估研究

    慢性疼痛与酒精使用障碍(AUD)的共病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实验室研究已证实酒精具有镇痛特性,能提高痛阈并降低疼痛强度。然而,在真实世界中,当慢性疼痛患者面临多种缓解疼痛的选择时,他们是否会主动选择饮酒?饮酒后是否能获得可测量的疼痛缓解?这些关键问题尚未在自然环境下得到系统解答。更复杂的是,疼痛与酒精使用可能存在双向关系:疼痛可能促使个体饮酒,而饮酒又可能反过来影响疼痛感知。为阐明这一复杂关系,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团队在《Alcohol》发表重要研究,通过创新的生态瞬时评估(EMA)技术,首次在慢性腰痛患者日常生活中检验了"灾难化-焦虑-负性紧迫性-预期"(CANUE)模型。研究团队采用EMA技术

    来源:Alcohol

    时间:2025-06-18

  • 沙漠陆龟肠道微生物组的定向富集培养揭示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群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的生态及生物技术潜力

    微生物富集培养揭示沙漠陆龟肠道菌群特征Abstract沙漠陆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植物种子传播和矿物质循环,但其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功能研究仍属空白。本研究通过定向厌氧富集培养技术,从沙漠陆龟粪便样本中成功分离出参与植物生物质降解的微生物群落。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比较培养群落与原始粪便样本,发现所有培养样本中均富含与生物质降解相关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尽管培养群落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但多个关键分类单元在木质纤维素富集条件下表现活跃,包括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培养

    来源:Microbial Ecology

    时间:2025-06-18

  • 城市生态位认知需求再审视:外适应与习惯化视角下的动物行为灵活性研究

    【城市生态位的认知需求再思考】传统假说认为城市化通过创造进化新环境驱动认知能力提升,但实证数据显示城市环境对某些物种可能反而构成"轻松"生态位。大型脑容量的城市居民(如乌鸦、灵长类)凭借预存的认知工具(如创新行为、抑制控制),无需额外认知提升即可开发利用城市资源。这种"外适应"现象提示:物种持久存续于城市未必意味着面临更强的认知选择压力。【城市化改变了什么?】关键在量化物种特异性生态位变化:杂食性动物可能因城市食物单一化反而特化夜行性哺乳动物通过活动节律调整降低人兽冲突鸟类借助飞行能力规避车辆威胁研究案例显示:斑鬣狗(Crocuta crocuta)城市种群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反而低于原生种群,

    来源:Animal Cognition

    时间:2025-06-18

  • 共生虫黄藻介导珊瑚相关细菌群落沿自然温度梯度的适应性调控

    珊瑚礁的生存危机与微生物组的奥秘作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正面临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过去30年间,全球珊瑚覆盖率已锐减50-80%,而海表温度(SST)上升是导致珊瑚白化的主要元凶。在这场生存危机中,珊瑚与虫黄藻(Symbiodiniaceae)的共生关系成为决定其存亡的关键——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90%的能量,但不同虫黄藻类群(如耐热的Durusdinium和敏感的Cladocopium)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差异巨大。更复杂的是,珊瑚体内还栖息着大量细菌,它们与虫黄藻形成精密的"三方对话",但环境因素与虫黄藻谁主导细菌群落构建?这个核心问题长期困扰着珊瑚研究者。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三海

    来源:Environmental Microbiome

    时间:2025-06-18

  • 盐度升高重塑淡水沉积物微生物甲烷循环:硫酸盐驱动的群落重构与功能演变

    气候变化下的微生物暗战:盐碱化如何改写淡水甲烷循环规则随着海平面上升和蒸发加剧,全球沿海淡水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盐碱化威胁。这片看似平静的水域下,一场关乎温室气体命运的微生物战争正在上演。甲烷(CH4)作为比CO2强28倍的温室气体,其淡水生态系统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41%,而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正是调控这一过程的关键角色。传统认知中,淡水环境因硫酸盐匮乏,甲烷主要通过好氧氧化和硝酸盐/金属氧化物依赖型厌氧氧化被消耗。然而当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硫酸盐时,这套运行数百万年的生态规则将被彻底改写。克罗地亚Vrana湖的特殊地理格局为这场自然实验提供了完美场所。这个被石灰岩脊半隔离于亚得里亚海的湖泊,

    来源:Environmental Microbiome

    时间:2025-06-18

  • 长读长宏基因组揭示北海南部沉积物与水柱中Woeseiaceae家族的代谢生态位分化

    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展现出惊人的时间稳定性,这与受底物驱动的浮游细菌群落动态形成鲜明对比。然而,由于底栖微生物组的复杂性,人们对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这两个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的Tomeu Viver、Katrin Knittel、Rudolf Amann和Luis H.Orellana团队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me》发表的研究,通过创新的长读长(LRs)宏基因组方法,揭示了北海南部黑尔戈兰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与上覆水柱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差异。研究团队在2018-2019年间采集了五个时间点的表层沉积物(0-2 cm深度

    来源:Environmental Microbiome

    时间:2025-06-18

  • 日本母婴FADS1 rs174547基因型与出生结局的关联研究:n-3LCPUFA代谢效率对胎儿生长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科学问题胎儿发育过程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22:6n-3)对神经发育至关重要。人类无法自主合成α-亚麻酸(ALA, 18:3n-3),需通过FADS1基因编码的δ5去饱和酶将其转化为DHA。既往研究表明,FAD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如rs174547可影响血液LCPUFA水平,但该遗传变异如何通过母婴双重作用影响胎儿生长,尤其在亚洲人群中的机制尚不明确。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试图解答:母婴FADS1 rs174547不同基因型组合是否会通过改变DHA代谢效率,进而影响胎儿头围等关键生长指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依托

    来源: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时间:2025-06-18

  • 甘油强化雨生红球藻同步生物修复亚硒酸盐与合成虾青素的协同机制研究

    硒(Se)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抗氧化防御和免疫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工业排放导致的水体亚硒酸盐污染却可能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更棘手的是,传统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成本高昂且易产生二次污染。与此同时,天然最强抗氧化剂虾青素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其主要生产菌株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lacustris)的培养效率亟待提升。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在暨南大学研究团队的创新研究中产生了奇妙交集——能否让微藻在治理硒污染的同时"顺手"生产高价值产物?该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的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通过混合营养培养策略(结合光合自养与有机碳异

    来源: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时间:2025-06-18

  • 综述:斑马鱼(Danio rerio)模型在消毒副产物(DBPs)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

    斑马鱼模型在DBPs毒性研究中的潜力氯消毒作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核心工艺,与有机物反应生成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尽管已有700余种DBPs被鉴定,但70%的卤代有机物仍未知,其致癌性(如三卤甲烷THMs)和遗传毒性风险亟待评估。斑马鱼(Danio rerio)凭借与人类84%疾病基因同源、胚胎透明及快速发育等优势,成为连接体外实验与哺乳动物模型的桥梁,尤其适用于DBPs的高通量毒性筛查。实验设计的挑战与标准化OECD 236(鱼类胚胎毒性测试)虽为DBPs评估提供框架,但不同实验室对同一DBPs(如三氯乙酸TCA)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差异可达10个数量级。暴露方式(静态/半静态)、胚

    来源: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时间:2025-06-18

  • 鳗形鱼类体轴延伸连续谱中的隐性解剖学适应峰转移与演化机制解析

    在鱼类演化的壮阔图景中,体轴延伸(body elongation)犹如一支反复奏响的变奏曲,从鳗鲡到海龙,无数类群独立谱写出相似的形态篇章。这种趋同现象背后,却暗藏着一个悬而未决的科学谜题:当不同鱼类演化出相似的流线型身体时,它们的骨骼架构是否遵循相同的"施工蓝图"?传统观点认为,体轴延伸主要通过增加脊椎数量(vertebral number)或延长单个脊椎(vertebral lengthening)实现,但近年研究发现,颅骨延长(cranial elongation)等替代策略同样能达成这一目标。然而,这些发现多聚焦于从纺锤形祖先向极端延伸的过渡阶段,而对于本就具有中等延伸特征的类群(如绵

    来源:Zoology

    时间:2025-06-18

  • 城市化梯度下局域斑块景观格局对鸟类群落特征的多尺度影响机制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生态系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混凝土森林的扩张不断挤压自然栖息地,而作为"生态晴雨表"的鸟类群落首当其冲——其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直接反映了城市环境的生态健康状态。尽管已有研究关注城市绿地斑块对鸟类的影响,但传统方法往往将绿地简单归类为"植被覆盖区",忽视了不同斑块类型(如乔木林、灌木丛、植被水体等)的异质性效应;更关键的是,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空间尺度,难以揭示斑块特征在50 m、100 m、200 m等多半径缓冲区中的级联效应。这种认知空白使得城市规划者难以精准设计生态廊道,亟需系统性研究破解"斑块-尺度-城市化"的三元关系。南京某高校研究团队在《Urban Fo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揭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休闲活动分布的关联机制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在优化土地利用的同时,也对城市宜居性提出挑战。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UGI)作为平衡生态功能与人类福祉的关键要素,其结构特征如何影响居民休闲活动分布仍缺乏三维视角的量化研究。传统卫星影像仅能提供二维绿色指数,无法捕捉植被垂直结构信息,而高精度机载激光扫描(Airborne Laser Scanning, ALS)技术的应用为这一领域带来新机遇。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Urban Forestry》发表论文,首次将ALS衍生的个体树冠特征(Individual Tree Detection, I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全球尺度下不同生物地理区域城市行道树组成差异与生物同质化假说验证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环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物群落重构。人类主导的绿化活动在缓解热岛效应和提升碳汇能力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城市间生物组成的趋同现象——即"生物同质化(Biotic homogenization)"。这一问题在亚洲和非洲快速扩张的都市群中尤为突出,但既往研究多局限于欧美城市,缺乏全球代表性数据。为此,台湾科技部资助的研究团队在《Urban Forestry》发表论文,首次通过跨大陆尺度分析148个城市的行道树组成,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植被选择的区域特异性规律。研究团队采用多源数据整合策略,涵盖政府报告、学术文献及开放数据库(2000-2024年),运用Sørensen–Dice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城市规划对层级化绿色空间可达性的影响:规划与非规划城市的比较研究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钢筋水泥的丛林不断吞噬自然生态空间,居民对"出门见绿"的渴望与绿地分布不均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像印度这样的快速发展中国家,城市扩张往往以牺牲绿色空间为代价,导致公共绿色空间(Urban Green Spaces, UGS)成为奢侈品而非基本权利。更令人深思的是,有些城市虽坐拥丰富自然资源,却因规划不善使这些"绿色宝藏"沦为看得见摸不着的摆设——这正是本研究要破解的核心矛盾。印度科学院的研究团队选取了三个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实验室:被誉为"规划之城"的昌迪加尔、自发成长的德拉敦,以及混合发展模式的德里。通过高分辨率PlanetScope Dove卫星影像(3 m)和GIS空间分析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基于GIS-MCDA技术的挪威城市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估与扩展潜力分析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扩张对农业用地的侵占已成为严峻挑战。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增长50-60%,而挪威仅有3%的可耕地且多位于城市周边。这种矛盾促使挪威政府将"城市农业"纳入2025年市政规划新类别,并发布国家战略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在此背景下,挪威自然资源研究所(NIBIO)的Ulrike Bayr团队在《Urban Forestry》发表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挪威两大城市未利用农地的城市农业潜力。研究采用GIS空间分析与TOPSIS多准则决策相结合的创新方法。首先通过45分钟(卑尔根)和30分钟(奥斯陆)交通等时圈划定研究区域,建立包含"农业社区""市场可达性"等4大主题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北京不同年龄群体绿地暴露不平等性:多维度特征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绿地资源分配不均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隐形推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1.7虽明确提出"为所有人提供包容的绿色空间",但现实却是:孩子们放学后只能在水泥森林里玩耍,老年人晨练时常与车流争道。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有研究对绿地公平性的评估如同"盲人摸象"——有的只关注卫星看到的植被覆盖,有的仅测量公园距离,得出的结论甚至相互矛盾。这种碎片化的认知使得城市规划者难以精准施策,特别是对儿童神经发育和老年慢性病预防至关重要的绿地资源,其分配机制至今仍是"黑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性整合多源数据,在《Urban Forestry》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北京绿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城市公园负面情绪溯源:基于南京83个公园的内外部特征与公众情感关联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气候变化和疫情等社会挑战持续加剧,公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核心载体,公园本应是缓解压力的"情绪缓冲带",但现实中却频频因设计缺陷和管理不善沦为负面情绪的"导火索"。伦敦Marble Arch Hill开放两天即遭关闭、南京和平公园西园因水体维护不足引发舆论争议,这些案例暴露出当前公园建设与公众情感需求间的深刻矛盾。尽管既往研究多聚焦公园对积极情绪的促进作用,但南京研究团队独辟蹊径,首次系统解构公园内外部特征与负面情绪的关联机制。该研究由南京高校团队主导,通过对83个南京主城区公园的Weibo数据实施自然语言处理(NLP)情感分析,结合空间计量方法,构建了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城市林业清单的政治生态学:动机差异与治理挑战

    在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这片以独特生态系统闻名的区域,城市居民却面临着一个讽刺性现实:尽管身处国家公园内,城镇中的树木覆盖率极低且分布不均。这种"国家公园里的无公园城市"现象,暴露了城市林业管理的深层矛盾。传统研究认为,城市树木清单(urban tree inventory)的制定主要服务于风险管理、生态服务量化或既有树木管理计划,但这一技术导向的视角忽视了清单背后的政治动因差异。随着全球对城市绿化重视度提升,理解不同层级政府推动清单的多元动机,成为协调政策与行动的关键。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Andrea Restrepo-Mieth以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巴克里索莫雷诺港(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浅基质条件下景天/苔藓屋顶植物性状与环境梯度的响应机制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研究"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绿色屋顶作为人工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核心功能——包括雨水管理、温度调节和空气净化——高度依赖于植被的性状特征。然而,最常见的浅基质(<5 cm)景天/苔藓屋顶(Sedum/moss roofs)因环境胁迫强烈,通常仅能维持以景天科(Crassulaceae)为主的低多样性群落。尽管这类屋顶普遍存在,但关于微环境差异(如坡度、日照、建筑高度)如何影响植物性状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系统性研究仍属空白。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来自瑞典马尔默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跨城市、跨时序的大尺度研究。通过对31个建造方式相似但环境特征各异的景天/苔藓屋顶进行长达11年的观测(2011-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页次:360/1051  共21011篇文章  
分页:[<<][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