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城市林业清单的政治生态学:动机差异与治理挑战
在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这片以独特生态系统闻名的区域,城市居民却面临着一个讽刺性现实:尽管身处国家公园内,城镇中的树木覆盖率极低且分布不均。这种"国家公园里的无公园城市"现象,暴露了城市林业管理的深层矛盾。传统研究认为,城市树木清单(urban tree inventory)的制定主要服务于风险管理、生态服务量化或既有树木管理计划,但这一技术导向的视角忽视了清单背后的政治动因差异。随着全球对城市绿化重视度提升,理解不同层级政府推动清单的多元动机,成为协调政策与行动的关键。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Andrea Restrepo-Mieth以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巴克里索莫雷诺港(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浅基质条件下景天/苔藓屋顶植物性状与环境梯度的响应机制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研究"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绿色屋顶作为人工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核心功能——包括雨水管理、温度调节和空气净化——高度依赖于植被的性状特征。然而,最常见的浅基质(<5 cm)景天/苔藓屋顶(Sedum/moss roofs)因环境胁迫强烈,通常仅能维持以景天科(Crassulaceae)为主的低多样性群落。尽管这类屋顶普遍存在,但关于微环境差异(如坡度、日照、建筑高度)如何影响植物性状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系统性研究仍属空白。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来自瑞典马尔默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跨城市、跨时序的大尺度研究。通过对31个建造方式相似但环境特征各异的景天/苔藓屋顶进行长达11年的观测(2011-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印度比哈尔邦Kaimur野生动物保护区森林退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基于种姓差异的时空分析与可持续管理策略
在印度农村地区,森林维系着约2.75亿人的生计,贡献了家庭收入的20-40%。然而随着农业扩张和气候变化,比哈尔邦最大的Kaimur野生动物保护区(KWS)在45年间丧失了382.68 km²森林,这种生态退化对依赖森林资源的边缘群体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冲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使得Scheduled Tribes(ST)和Scheduled Castes(SC)等弱势群体在资源获取上存在结构性不平等,但相关研究在保护区内仍存在空白。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在《Trees, Forests and People》发表的研究,通过整合遥感解译与社会调查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KWS地区森林退化
来源:Trees, Forests and People
时间:2025-06-18
-
加纳库马西城市绿地治理的政治生态与地方实践:基于多利益主体协同的实证研究
在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非洲城市的绿色空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加纳第二大城市库马西,这座曾被誉为"花园城市"的都市,如今绿地面积已萎缩近90%。混凝土建筑吞噬了曾经的林荫大道,非法侵占使公园沦为废墟,而气候变化更让剩余绿地的生态功能岌岌可危。这种状况不仅威胁城市生物多样性,更直接影响居民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绿地减少与呼吸道疾病、心理压力激增存在显著关联。面对这一困境,传统"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显然力不从心,亟需探索适应非洲城市特质的治理新路径。来自加纳库马西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选择该市三个典型社区展开深入调查。通过结构化问卷(450户)与深度访谈(8位规划官员及社区代表),系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城市树木赠予计划:佛罗里达州城市绿化中未被充分审视的角色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树木作为“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的核心要素,被赋予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及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多重使命。然而,佛罗里达州作为美国城市化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却面临树冠覆盖率持续下降的困境——年均树木损失量高居全国首位,且环境效益分配存在明显的种族与收入差异。例如,迈阿密-戴德县的非裔社区树冠密度显著低于白人社区,而类似的不平等现象在多项研究中被反复验证。这些矛盾凸显了传统绿化政策的局限性:尽管联邦政府通过《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投入15亿美元支持植树计划,但缺乏对项目实际效果的系统评估,尤其是树木赠予计划(Tr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智利南部城市古树遗产:原生森林残存个体的生存适应与生态价值研究
在人类活动剧烈改造地球表面的今天,城市扩张与森林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智利南部特木科市的古树就像时光胶囊,默默记录着这片土地从原始森林到现代都市的沧桑巨变。这项发表在《Urban Forestry》的研究,由智利拉弗龙特拉大学(Universidad de La Frontera)的Rodrigo Vargas-Gaete团队领衔,首次系统揭示了城市环境中幸存的原生大树如何突破生存困境,成为连接人类与自然的绿色纽带。研究团队采用树木年轮学(dendrochronology)技术,对城市和12公里外原始森林中的四种原生树种(包括胸径达127 cm的南水青冈Nothofagus obliqua)进行
来源: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时间:2025-06-18
-
综述:气候变化导致马拉维Uapaca kirkiana Müll. Arg.适宜栖息地减少并向高海拔地区迁移
气候变化重塑马拉维"生态面包树"的生存版图温度变量主导的分布格局研究团队通过480个物种分布点和21个环境变量构建的MaxEnt模型(AUC=0.93)显示,Uapaca kirkiana当前分布主要受温度变量调控。其中等温性(BIO3)贡献度达15%,最冷季均温(BIO11)占12%,最干季均温(BIO10)占10%。该物种最适生长区集中在年均温29.1℃、等温性5.5%的环境,印证了其对温度波动的高度敏感性。未来栖息地的萎缩与迁移对比当前与2055年气候情景,高适宜区面积呈现明显收缩:SSP3-7.0情景下减少1.28%,SSP5-8.5情景下锐减1.8%。空间动态分析揭示栖息地呈现"北迁
来源:Trees, Forests and People
时间:2025-06-18
-
综述:气候变化下奥地利及欧洲可比地区的森林火灾风险
气候变化下的阿尔卑斯森林火灾风险演变摘要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的森林火灾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呈现上升趋势。研究通过分析1990年代以来的数据发现,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的火灾频率和严重性显著增加,主要诱因包括人为活动(露天用火、香烟、车辆排气)和自然因素(闪电、风暴导致的电线断裂)。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和干旱加剧,进一步放大了火灾风险。引言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正深刻改变阿尔卑斯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区域森林以挪威云杉(Picea abies)和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为主,对火灾适应性差。2022年奥地利因军事演习引发的火灾烧毁400公顷森林,创下百年记录。保护性
来源:Trees, Forests and People
时间:2025-06-18
-
综述:生物防治悖论
生物防治悖论传统认知中,引入专食性天敌(biocontrol agents)是控制入侵植物的有效手段。然而大量实践显示,这些能显著降低个体表现的生物防治措施,往往难以遏制入侵种群的扩张。这种矛盾现象被定义为"生物防治悖论"——其核心在于个体表现与群体适应性存在根本差异。个体表现与群体表现的背离植物在单优群落(monoculture)中的成功取决于资源分配策略。个体最大化需要竞争性获取资源,而群体最优化则要求限制竞争性投资。生物防治天敌通过削弱优势个体,可能意外促进群体层面的合作:被取食的植株减少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激活侧生分生组织(axillary meristems
来源: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时间:2025-06-18
-
综述:大脑如何进化得更大?
趋同进化下大型大脑与认知复杂性的共变300万年前鸟类与哺乳类分化后,人类与类人猿长期被视为大脑(尤其新皮层neocortex)与认知共进化的典范。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关联广泛存在于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脑容量测量显示新皮层体积占优,但神经元计数却颠覆了这一认知——除鹦鹉、乌鸦等少数鸟类外,小脑神经元数量普遍超越新皮层。神经元的类群特异性分布灵长类和鸦科鸟类虽同属高认知类群,却呈现截然不同的神经架构: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小脑神经元数量均超过新皮层,而鹦鹉、乌鸦等认知卓越鸟类则相反。这种差异暗示体积测量可能掩盖了本质区别。例如鸦科鸟类新皮层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猛禽、山雀等类群
来源: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时间:2025-06-18
-
综述:基于土壤酶学方法评估土壤中新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Abstract新兴污染物(ECs)对土壤生态的威胁日益凸显,土壤酶(SEs)因其对污染物的高敏感性成为评估土壤质量的关键生物指标。本文深入探讨了SEs与ECs的相互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当前SEs检测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并提出了通过化学修饰酶反应产物结合荧光分析等创新方法提升检测灵敏度的策略。Introduction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累积已构成全球性挑战。ECs作为新近识别的污染物,包括农用化学品、微塑料(MPs)、纳米颗粒(NPs)等复杂化合物,其与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的交互效应加剧了生态风险。传统评估方法存在耗时、成本高等缺陷,而SEs凭借特异性
来源:Trends i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时间:2025-06-18
-
综述:保护中的明确价值权衡:整合动物福利
Evolving values in conservation and wildlife management保护与野生动物管理领域的价值观正在经历深刻演变。传统上以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核心的保护目标,如今面临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诉求的挑战。例如,控制入侵物种时,毒杀可能损害个体福利却有利于生态平衡——这种价值冲突在袋鼠种群管理、海狸重新引入等案例中尤为尖锐。Valuing animal welfare动物福利的定义从单纯生理健康扩展到包含主观情感状态(如痛苦或愉悦)。采用后果主义(Consequentialist)视角的决策者需权衡:若
来源: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时间:2025-06-18
-
综述:生物群落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塑造的重要性
生物群落特异性视角下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摘要全球城市化进程正深刻改变自然系统,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温带生物群落(Temperate biomes),而占陆地面积40%以上的旱地(Drylands)却研究不足。本文通过对比温带与旱地城市生态机制,提出灌溉驱动的资源再分配是旱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核心驱动力,其效应受社会经济因素调控,呼吁开展低收入旱地城市研究并制定群落特异性管理策略。旱地城市生态的独特性旱地生态受水资源短缺主导,呈现“繁荣-萧条”(Boom-bust)动态,物种适应高温、低植被覆盖的极端环境。城市化通过灌溉打破这种限制,使旱地城市植被覆盖反超周边自然栖息地,形成“绿洲效应”。例如,美国凤凰
来源: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时间:2025-06-18
-
综述:土壤和沉积物中总石油烃测定方法的绿色分析程序指数评估
Abstract准确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总石油烃(TPH)对污染评估和修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绿色分析程序指数(GAPI)系统评价了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IR)等技术的环境可持续性,发现索氏提取法虽普遍但绿色评分较低,而GC-MS结合固相微萃取(SPME)和直接红外检测技术因溶剂用量极少成为更环保的选择,但IR技术预测精度略逊于GC-MS。IntroductionTPH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多重威胁,其成分包括烷烃、芳烃(如致癌物BTEX)等,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等途径引发肝肾功能损伤甚至癌症。随着全球石油产量增长,TPH研究在近15年翻倍,但传统分析方法如索氏提取存在高溶剂消耗问题
来源:Trends i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时间:2025-06-18
-
综述: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病毒感染快速检测中的重新定义:我们如今进展如何?
Abstract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因近年疫情爆发而备受关注。病毒的高靶向快速检测对精准诊断至关重要。尽管传统方法如RT-PCR仍占主导地位,但其耗时、需专业操作的缺陷促使低成本、高灵敏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成为替代方案。这类技术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和超大比表面积等纳米特性,实现了对病毒标志物(如S1蛋白)的超痕量检测,在COVID-19等疫情中展现出即时诊断潜力。Introduction呼吸道病毒(MERS-CoV、SARS-CoV-2等)对婴幼儿及老年人群威胁显著,而CT和RT-PCR存在假阴性风险。纳米生物传感器凭借微型化、便携性优势脱颖而出:如埃博拉病毒检测用电化学传感器、西尼罗河病毒膜传感系统
来源:Trends i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时间:2025-06-18
-
从霸权到自然解决方案:巴基斯坦林业治理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森林资源匮乏国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巴基斯坦作为典型案例,其森林覆盖率已从1947年的33%骤降至2020年的4.8%,远低于31.8%的世界平均水平。这种危机不仅威胁生态安全,更引发洪水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连锁反应。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该国林业治理长期被中央集权模式主导,政策制定往往在灾难发生后才被动应对,形成"危机-反应"的恶性循环。为破解这一困局,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通过分析1955-2015年间5份国家林业政策文件,结合对8位林业专家的深度访谈和22份问卷调查,首次系统揭示了巴基斯坦林业治理的演变规律。研究创新性地运用葛兰西霸权理论框架,发现
来源:Trees, Forests and People
时间:2025-06-18
-
揭示海拔梯度下人为干扰对热带树群落的影响:基于进化支系的生态学见解
热带森林作为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其群落组装机制长期受环境过滤(environmental filtering)和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然而,在海拔梯度背景下,这两类驱动力的交互作用如何塑造树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结构,仍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难题。尤其当考虑不同进化支系(clade)的响应差异时,传统研究方法往往因忽略非开花植物(如树蕨类Cyatheaceae)而存在认知偏差。这一知识缺口严重制约了针对热带森林的保护策略制定,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频发的当代背景下。为破解这一难题,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圣保罗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以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包含受干扰(1970年
来源:Trees, Forests and People
时间:2025-06-18
-
菲律宾热带森林景观恢复中的辅助自然再生技术:实施动因、挑战与未来方向
菲律宾的热带森林正面临严峻挑战:过去20年间,该国失去了152万公顷森林覆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并威胁700万公顷待修复林地。传统人工造林虽被广泛采用,但其生态功能有限且成本高昂。相比之下,辅助自然再生(Assisted Natural Regeneration, ANR)——通过除草、防火带建设等措施加速自然恢复——虽自1980年代就被纳入政策,却因实施不连贯而未能发挥潜力。为破解这一困局,来自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热带森林与人群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联合菲律宾本土机构,对三个典型ANR项目(Carood、AFoCO和NGP-ANR)展开深入调查。通过22位关键信息人访谈和5场焦点
来源:Trees, Forests and People
时间:2025-06-18
-
综述:生物入侵生态影响的类型学
Abstract生物入侵通过干扰生态过程重塑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现有分类框架常混淆作用机制与生态后果,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包含19种影响类型的六级生态层级分类体系(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整合能量(Energy)、物质(Mass)和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s)等核心生态概念,为精准识别入侵影响机制及制定分级管理策略提供标准化工具。The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impact typology当外来物种(Non-native species)在新环境中建立并扩散时即构成生物入侵(Biological i
来源: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时间:2025-06-18
-
综述:微流控芯片技术助力海洋环境监测:小芯片的大海洋之旅
Abstract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生态体系,正面临塑料污染、石油泄漏和农业径流等多重威胁。微流控芯片凭借其微尺度流体操控能力,将传统分析技术(如HPLC、原子吸收光谱)集成于邮票大小的芯片上,显著提升了海洋监测的实时性与便携性。Introduction从古代航海到现代深海探索,人类对海洋的依赖与破坏同步加剧。传统监测方法因设备笨重、灵敏度低而难以应对动态污染,而微流控技术通过微米级通道设计,实现了:1)试剂消耗降低90%;2)检测限达ppt级(如Hg2+);3)极端环境适应性(-20℃至60℃)。Water quality analysis溶解氧(DO)检测中,微流控光电传感器将传统碘量法的4
来源:Trends i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时间: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