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武汉大学最新Nature发文:揭示Gabija免疫系统防御机制

    新闻网讯(通讯员李静)北京时间2024年3月12日,Nature(《自然》)以加速预览形式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王隆飞教授团队关于Gabija免疫系统防御机制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Structures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Gabija anti-phage system。王隆飞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药学院博士生李静、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成锐、武汉大学药学院副研究员王之明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为文章第一完成单位。从左至右:袁舞柳、李静、王隆飞、王之明、肖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3-19

  • 首次在高等哺乳动物细胞中系统解析DNA复制叉在染色质环境下成对偶联延伸的空间组织模式

    DNA复制是生命体最基础的生物学过程,控制着遗传信息的精确传递。复制源激活形成的一对“Y”形姐妹复制叉(sister replication forks),以相反方向进行复制,直至与另一个相向行进的复制叉相遇,发生复制终止(1)。早期,领域内对DNA复制的理解主要建立在一些简单模式生物的研究上,核心问题在于理解复制起始、延伸和终止过程以及复制进程的细胞周期调控,并成功利用芽殖酵母的纯化蛋白在体外重建了真核生物的DNA复制起始过程,实现了从复制源识别到复制叉形成的整个生化过程(2)。尽管在模式生物中的研究取得了瞩目进展,我们对高等哺乳动物DNA复制的理解仍然只是冰山一角。DNA复制发生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19

  • 上海交大电院网安学院LoCCS团队研究成果被DAC 2024正式录用

    近期,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与密码研究所(IISeC)谷大武教授领导的密码与计算机安全实验室(LoCCS)在嵌入式系统安全方向上取得的最新成果被DAC 2024全文正式录用。ACM/IEEE DAC会议(CCF-A类)是集成电路辅助设计和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国际旗舰会议,被誉为EDA界的“奥斯卡”,每年提供近300多场的技术演讲,是EDA领域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顶级会议之一,迄今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会议近两年的论文接收率为20%左右。论文题目:Trapped by Your WORDs: (Ab)using Proces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19

  • 上海交大药学院研究团队与华师大研究团队合作发现GPR183抑制剂

    氧甾醇受体GPR183是一种由 361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类视紫红质GPCR, 其在B 细胞、T 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先天性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高度表达。胆固醇氧化代谢产物 7α,25-二羟基胆固醇(7α,25-OHC)是其最强效的内源性配体。已有研究表明,GPR183 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阻断GPR183受体介导的第3组先天淋巴细胞(ILC3s)等肠粘膜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进而抑制机体过度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可能为IB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研发策略。目前针对GPR183开发的小分子抑制剂较少,由诺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19

  • 王冠琳课题组与John Speakman课题组合作揭示小鼠下丘脑特异性响应母体哺乳期高脂饮食神经元性别差异

    全球肥胖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超过25亿人超重或肥胖【1】。前期研究表明母体在孕期及哺乳期的营养摄入状况对后代的生长发育影响深远【2】。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哺乳期母体的营养过剩,不仅会增加后代肥胖的风险,还可能导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症问题。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母体哺乳期饮食对雄(男)性后代的影响,缺少对不同性别的后代差异影响的系统性研究【3】。2024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Maternal dietary fat durin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4-03-19

  • Advanced Science | 尹玉新团队报道肿瘤相关单核细胞对T细胞重编程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目前,T细胞过继治疗(Adoptive T cell therapy,ACT)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肿瘤并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由于T细胞功能受损、活化不足以及持久性差等原因,T细胞过继治疗在大多数实体瘤中仍然效果欠佳。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不同,T细胞过继治疗需要T细胞在体外活化和扩增,以产生足够数量的功能性T细胞。研究表明,在T细胞体外活化时诱导其向记忆状态分化可以提高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并增强抗肿瘤效果。因此,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3-19

  • 清华大学药学院刘翔宇、陈立功与生命学院闫创业课题组合作揭示一线降糖和多功能药物“二甲双胍”转运蛋白OCT1的转运和抑制分子机制

    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它主要通过表达于肝脏的细胞的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1进入肝脏细胞,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肝糖原的输出。近期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在心血管保护、抗肿瘤和抗衰老中也发挥显著作用。二甲双胍转运蛋白OCT1在肝脏摄取带有正电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有机阳离子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不仅影响代谢过程,还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有着重要影响。在2023年Seok-Yong Lee组,和Alastair G. Stewart组分别解析了引入热稳定性突变的OCT1/2cs向外开口和人源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hOCT1)向内开口的构象的冷冻电镜结构信息。但是目前仍然缺乏h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3-19

  • 《Cell》中山眼科:遗传性眼病背后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肠道细菌

    一项突破性的研究表明,与遗传性眼病有关的肠道细菌可能可以用抗菌剂治疗,这为预防失明带来了新的希望。一项由伦敦大学学院和摩尔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某些遗传性眼病的视力下降可能是由肠道细菌引起的,并且有可能通过抗菌剂治疗。这项国际研究观察到,在因一种已知会导致失明的眼病的特定基因突变而导致视力丧失的眼睛中,在眼睛受损区域内发现了肠道细菌。这项研究由中国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与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和摩尔菲尔德眼科医院NHS基金会信托基金合作。基因突变与细菌入侵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新论文的作者说,这种基因突变可能会放松人体的防御,从而使有害细菌进入

    来源:Cell

    时间:2024-03-18

  • 北京大学杨耀东课题组在基于认知推理的具身智能可泛化灵巧操作技术研究上取得进展

    近日,由北京大学杨耀东课题组牵头,朱毅鑫课题组、董豪课题组及王鹤课题组作为核心骨干参与的“基于认知推理的具身智能可泛化灵巧操作技术研究”课题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进行验收工作,并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考核。图1.多样化的灵巧手操作方式和被操作物体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自动化工业制造、医疗手术和家居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特别是在灵巧操纵方面。灵巧操纵的本质是为机器人赋予灵活处理各种物体的决策能力,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可泛化自主决策能力和自适应性,使其能够像人类双手一样应对不同的环境和任务。然而,实现机器人的灵巧操纵仍面临多重技术挑战,例如,如何处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18

  • 陈鹏/樊新元团队与合作者开发生物正交“色氨酸脱笼”技术助力上万潜在蛋白的特异激活

    因其独特的结构,色氨酸是蛋白质中介导分子相互作用类型最多、也最“昂贵”的天然氨基酸,其生物合成的“成本”远超其他天然氨基酸,且只由UGG一个密码子编码。【1】由于色氨酸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色氨酸往往出现在蛋白质的关键位点,稳定蛋白质结构、调节蛋白质构象、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分子识别和催化等重要过程。【2—3】如果能够在活细胞内精准操纵特定色氨酸的功能及相互作用,就有望获得一种特异激活含色氨酸蛋白质的通用技术。然而目前尚无对色氨酸进行“可逆化学编辑”的相关报道。2024年2月28日,北京大学陈鹏/樊新元团队与浙江大学林世贤团队合作,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17

  • 综述: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下荒漠生态系统植物根系适应机制及其对养分累积的影响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我们试图理解全球变化的影响时,荒漠生态系统往往容易被忽视。虽然当前对于多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养分累积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很少有研究从植物根系构型以及土壤养分累积视角,综合探讨荒漠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因此,亟待一项关于环境变化、物种可行性和荒漠生态系统群落组成间相互作用的全面概述。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曾凡江研究员团队,深入探讨了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下荒漠生态系统植物根系适应机制及其对养分累积的影响。重点综述了这些影响如何因不同植物群落特征而变化,特别强调根系结构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受水分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 Science | 胡家志课题组解析哺乳动物DNA复制叉的空间构型

     Science | 胡家志课题组解析哺乳动物DNA复制叉的空间构型  DNA复制是生命体最基础的生物学过程,控制着遗传信息的精确传递。复制源激活形成的一对“Y”形姐妹复制叉(sister replication forks),以相反方向进行复制,直至与另一个相向行进的复制叉相遇,发生复制终止(1)。早期,领域内对DNA复制的理解主要建立在一些简单模式生物的研究上,核心问题在于理解复制起始、延伸和终止过程以及复制进程的细胞周期调控,并成功利用芽殖酵母的纯化蛋白在体外重建了真核生物的DNA复制起始过程,实现了从复制源识别到复制叉形成的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4-03-16

  • 昆明植物所在苏铁属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其中,纬度梯度格局,即物种多样性沿着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现象,是最常见的多样性分布模式,自1807年Alexander von Humboldt提出以来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有一些类群的分布显示出相反的模式,即多样性在赤道附近较少,而在远离赤道的地区增加(即:逆纬度梯度格局)。在以往的研究中,逆纬度梯度格局的形成机制较少受到重视,或被引用为“规则的例外”,关于它们潜在的生态和进化原因知之甚少。   苏铁是一类古老的种子植物,在地质历史中曾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但现今主要局限于中低纬度地区。有趣的是,现存苏铁的全球多样性分布与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 多组学研究揭示竹类植物生活史转变和物种多样化的遗传机制

      多倍化或称基因组加倍是植物演化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广泛发生于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各个演化阶段,特别是在与重大地史、气候事件相关的演化节点上,并伴随着整个被子植物和诸多大科大属的兴起。然而,在亚基因组水平上,对于多倍化如何促进植物适应性演化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认识仍然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新近(5百万年内)多倍化且未发生大规模物种分化的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如小麦、花生和棉花),或因多倍化时间太过久远而丧失了亚基因组完整性的类群(如向日葵)。竹类植物是禾本科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亚科之一,其中木本竹类包括温带木本分支、新热带木本分支(均为四倍体)和旧热带木本分支(六倍体)约有1576种,占整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 昆明植物所发表竹类组学和分类学信息平台

      竹类植物是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的总称,与水稻、小麦、大麦和燕麦同属于禾本科BOP分支,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2013年以来,毛竹和芸香竹的基因组草图,以及麻竹参考基因组相继完成。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的论文发布了11个代表各主要分支和倍性的竹类植物参考基因组(Ma et al., 2024)。至此发布的竹类植物基因组已有18个,其中6个为草图,12个为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2个草本竹类和10个木本竹类)(图1)。为更好地服务竹类植物的系统进化和功能研究,有效归纳和整理这些海量组学和分类学数据已经成为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  成都生物所在蜂蜜酵母回收沼液氮磷钾产单细胞蛋白研究获进展

     2022年世界人口已经达到80亿,人类对动物蛋白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大。在过去50年中,肉类产量增加了三倍多。现在,世界每年的肉类产量超过3.4亿吨。然而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污,2016年全国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达到38亿吨,每年养殖废水排放超过100亿吨。厌氧发酵能将粪污中的碳元素转化为可再生的沼气能源,但剩下的大量富含氮磷钾的沼液无法直接排放。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常常超过周边土地的承载能力,易造成二次污染,而通过活性污泥、鸟粪石、膜过滤等物化方式处理沼液又存在成本高,处理能力低,资源浪费等限制。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  成都生物所在耐碱汉逊德巴利酵母利用高氨氮沼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研究中获进展

     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蛋白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由微生物(如微藻、细菌和真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被认为是传统动植物蛋白饲料的可持续性替代品。碳源和氮源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其费用一般占SCP生产总成本的45-75%。目前许多研究都集中在以工农业废弃物作为SCP生产的碳源,而对氮源的研究欠缺。廉价且高效的氮源是SCP可持续生产的重要一环。   沼液,作为厌氧消化的主要副产物,其含有各种氨基酸、挥发酸和氮、磷、钾等元素,其中氨氮(NH4+-N)含量占总氮的60%以上。传统上将沼液作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  成都生物所在4-氮杂吲哚啉的绿色合成中获进展

     电子供体-受体复合物(EDA complex)具有无需额外光敏剂、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年来在构建具有挑战性的C-X (X = C,N,O,S,P) 键的反应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其中,N-吡啶盐类化合物凭借其本身的缺电子特性而广泛作为EDA复合物的电子受体参与反应,从而实现高效C-C、C-B或C-S键构建以及吡啶的区位选择性官能团化修饰(图1A&B)。此外,兰州化物所苏毅进研究员通过N-吡啶盐与极性不饱和化合物的[3+2]环化反应,巧妙地将缺电子的吡啶盐原位转化为富电性的[3+2]去芳构化的烯胺结构中间体,从而与分子内吸电子基组成相应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  成都生物所在高寒针叶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能力的海拔模式研究中获新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在表层土壤中固存了大量的有机碳,这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变化的环境背景下理解土壤积累及调控机制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其中,根际作为森林通过根系活动影响土壤碳汇功能的关键界面,为深入理解多变环境下土壤碳汇变化与固碳机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此外,由于环境变化会显著改变植物对地下的碳分配,从而改变根际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这些变化势必对根系活动介导的土壤碳过程产生深刻影响,也进一步加剧了根系活动调控土壤碳动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海拔梯度作为天然的环境变化研究平台,通常被生态学家用于检验特定的生态学假说。但目前有关根际土壤微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  成都生物所在土壤原生生物随亚高山森林演替的群落动态研究中获新进展

     原生生物作为土壤微生物组的核心成员,其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循环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同时,原生生物还可以通过捕食和生态位竞争等与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形成复杂的互作关系。森林演替是地上和地下联动的一个过程,之前研究主要关注了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真菌等)在森林演替中的协同变化规律。然而,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如何变化?是否存在特定的演替模式?特别是在人工林和天然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及其生物(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驱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回答。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6


页次:1/1494  共29861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