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大Cancer Research解析癌症药物研究进展

    生物通报道,中山大学华南肿瘤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符立梧教授联合美国St. John's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美国卫生研究所旗下癌症研究中心癌症与细胞研究实验室科学家在抗癌药物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ancer Research》上。文章介绍,拉帕替尼(Lapatinib)抗癌药物具有逆转癌细胞耐药的疗效,能有效抑制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运载体基因家族成员B menber 1和G menber 2的活性。 Lapatinib是针对Her1和Her2络氨酸激酶抑制剂,Her1和Her2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Lapatinib能有效抑制ATP结合盒运载体的活

    来源:Cancer

    时间:2008-10-15

  •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干细胞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国家937计划眼科首席科学家干细胞眼科治疗研究取得新进展,其与中山大学干细胞生物与组织工程实验室的最新成果文章登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 我国重要神经性致盲眼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是“973计划”中唯一一个眼科学领域的项目,由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葛坚教授领衔,汇聚了国内眼科学目前该研究领域一流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    将从体表皮肤、颊黏膜、眼球筋膜组织中提取的成纤维细胞重组成为干细胞移植到视网膜,有望激活患者残存的视网膜神经元,或再生为视网膜神

    来源:Cell

    时间:2008-10-15

  • 首批8只手工克隆猪生长良好

      本报讯(记者刘传书)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在深圳宣布,国内首批8只手工克隆猪已于8月30日在深圳市种猪场顺利诞生,目前生长良好。  克隆猪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为人类疾病模型及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提供理想材料,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保存及改良稀有品种的重要手段。与以往国内生产克隆猪的技术不同,本项目采用了一种新的克隆技术———手工克隆。   传统的克隆技术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尖端的技术人员,成本高、效率低。手工克隆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被国际克隆及胚胎学领域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技术进展”。它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促成了克隆动物的快速、批量生产,尤其适用于物种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10-15

  • 中山转基因检测迈过国际门槛

     昨天从中山检验检疫局了解到,该局技术中心生物学实验室日前收到英国食品分析水平测试计划FAPAS评估报告,认定其于今年7月份参加的转基因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这表明该实验室在转基因检测能力上可满足国际权威机构的要求,检测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自1983年首批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世界各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各类转基因植物产品已近百种。转基因作物及其相关食品安全性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转基因产品管理法规,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和标识。弗帕斯食品分析能力评价体

    来源:中山商报

    时间:2008-10-15

  • 国家自然科学奖得主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侯先光教授与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研究室和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围绕寒武纪早期甲壳动物研究取得新进展,最新文章发表在10月10日的《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侯先光教授。早在1984年,侯先光在云南澄江县采集到此前从未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的群。也因此提出了闻名世界的“寒武纪大爆发”理论,该理论为揭示早期生命演化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化石证据,为世界早期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重要的创新性研究领域,被世界科学界称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侯教授也因此和另外两位教授获得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来源:Science

    时间:2008-10-14

  • 孙汉董院士NPR发表综述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的消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国际著名评述当代天然产物研究进展的重要杂志《天然产物报道》(Natural Product Reports,2008,25,871-891)上发表了“五味子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Triterpenoids from the Schisandraceae family)的综述文章。该文全面综述了截至到2008年1月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可能的生源途径、全合成及生物活性,文中对该研究组发现的系列高度氧化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文章的领导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14

  • 《Circulation》发现心血管治疗新药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高山奇葩雪莲花含有可抑制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天然成分——金合欢素,并成功实现对金合欢素的人工合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irculation》(117 2449-2457,2008;IF12.755)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秦国伟博士,以及香港大学医学院李贵荣博士。心房纤维性颤动(A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为最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发病率随老龄化而增加,是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病症。目前临床使用的抗心律不齐药物对房颤有一定疗效,但对心房选择性不高,并可引起致命性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14

  •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进入新的发展期

      随着社会需求增加,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实验动物科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近日,在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第三次会议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上,来自亚洲各国的800多位科技工作者汇聚北京,共同研讨这一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实验动物被称为“活的试剂”,是科学家精心培育的一大类用于各种实验的动物。我们使用的药物、化妆品和农药的效果与安全性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都需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评价,甚至航空航天领域也要实验动物的飞行测试后才能载人飞行。     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刘谦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随着比较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发展和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10-14

  • 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近绘制完成

       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眼圈”、为何熊猫对“竹子”情有独钟?……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将随着大熊猫基因组的解读而揭晓。藉第十届高交会召开前夕,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于11日宣布,大熊猫“晶晶”基因组框架图正式绘制完成,这将成为该院对生命科学领域又一里程碑式的贡献。  据悉,参与该项研究工作的合作单位包括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该基因组序列图的绘制采用新的测序技术,且其结果表明:大熊猫与狗的基因组在结构上最为接近,与人也有较大的相似性,在哺乳动物中与小鼠差异较大。  据了解,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与人相似,约为30亿个碱基对,包含2-3万个基因。  有关负责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8-10-14

  • 于军课题组解析核小体基因组密码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于军指导的博士生陈开富、孟庆姝成功对阴道滴虫基因组的核小体进行定位分析。相关成果文章发表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旗下的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北京基因组所消息,陈开富、孟庆姝等所在的重点实验室阴道滴虫课题组在对阴道滴虫基因组的研究中,成功检测到一个长约121核苷酸的DNA序列周期,并证明该序列周期为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定位信号。 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置并非随机分布的,一些DNA序列,尤其是基因编码区,能够长期稳定地与核小体结合,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优化DNA序列组分,以利于与核小体的结合。这种优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13

  •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员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于军研究员课题组利用EST数据对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进行评估,对housekeeping (HK)和tissue-specific (TS)基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果。最新研究进展发表在近期的《Trends in Genetics》上。 北京基因组所消息,于军研究员指导的,硕博生朱江、和夫红等所在小组利用基于EST数据对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的重新评估,在基因结构、进化选择、起源时间和启动子结构等方面对housekeeping (HK)和tissue-specific (TS)基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HK基因的基因组长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13

  • 中国基因组研究领军人两项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国基因组学科学家于军教授可谓是中国基因研究的领军人物,他是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近期他的研究小组又取得了基因研究新成果。第一项研究成果公布在近期出版的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于军教授带领04级硕博研究生陈开富,孟庆姝等研究人员成功检测到一个长约121核苷酸的DNA序列周期,并证明该序列周期为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定位信号。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基因组DNA的高级折叠结构及其对基因组功能的调控作用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折叠成染色体高级结构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13

  • 长春光机所光纤消逝场生物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开展的“高灵敏度光纤消逝场生物传感器”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于日前通过相关专家的评估,获得一致好评。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探针分子与靶分子之间的识别作用来实现分子或者细胞、微生物的特异性识别,并根据生物反应的各种信息,如声、光、热、场效应等来探测生物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其中,光纤消逝场生物传感器不但能够实现被测物的高灵敏度、无标记检测,大幅度缩短探测时间,减少试剂用量,而且具有抗电磁干扰、低成本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    &nbs

    来源: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时间:2008-10-13

  • 最新Nature China研究亮点推荐(生物类)

    生物通报道,10月1日,Nature杂志亚洲站点发表Highlights评论文章,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三篇文章被评为Highlights(研究亮点)文章。分别是转基因研究、信号传递研究和癌症研究。 第一篇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家9月19号发布在Science杂志的文章。(详细报道请点击:Science封面:聚焦中国转基因研究)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所长、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孔明博士带领他的团队,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以大量的数据和试验结果证明,在中国广泛种植的Bt转基因棉花除了可以自己“杀虫”之外,还能保护周边的农作物免受棉铃虫危害,颇有“造福一方”的连带效

    来源:Nature

    时间:2008-10-10

  • 肿瘤所Cancer Research解析癌症易感机制

    生物通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林东昕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确定了多种癌症易感因素,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发生变异会导致癌症易感性升高。相关文章发表在9月1号的Cancer Research上。 T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卫士,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组分,在抗肿瘤作用中起免疫监视作用。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 antigen 4 ,CTLA-4)是T细胞活性的负调节因子,对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都有调控作用。 林东昕研究小组对CTLA-4多态性与癌症易感性间的关联进行研究。通过多个病例研究癌症风险和CTLA-4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CTLA-4基因上49G﹥A多态性会导致17位的丙氨酸变异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10

  •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获重大进展

    靶向治疗成为抗击肺癌的里程碑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十三届欧洲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医学专家报告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非小细胞肺癌IV期研究的最新数据。这些数据显示,亚洲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高达6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可以达到25.1周,再一次证实了靶向治疗药物厄洛替尼可给广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这些获益包括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疾病症状控制和癌症进展控制。  参与此项研究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张力教授说:“这些数据说明,靶向治疗药物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仅延缓了咳嗽、呼吸困难、疼痛等肺癌相关症状的恶化,而且避免了传统化疗导致的白细胞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2008-10-10

  • 南京医大专家尝试提取DNA“复活”千年女尸

    作者:刘峻   美国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创造了一种大胆科学设想:一只蚊子吸取了恐龙的血液,恰巧又被琥珀完美保存至今日,科学家因此获取了恐龙的DNA,再现了恐龙时代。再大胆地设想一下,我们能不能让一个西汉人站在我们面前呢?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专家日前进行的一项鲜为人知的有趣尝试,表明这种可能性既需高超的科技也要大自然巧妙的配合。不过,南医大的王林涛老师告诉记者:“在一具连云港女尸中,我们尚未能提取出她完整的DNA。而这却是古人‘复活’的最基本条件。” 连云港千年古尸震惊世人 连云港地区曾经发掘出一具西汉时代的古尸。中国考古工作者于2002年7

    来源:现代快报

    时间:2008-10-10

  • 杰青基金获得者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这两项研究的领导者分别是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何祖华研究员和林鸿宣研究员,前者研究方向为植物抗病抗逆信号转导、功能基因和信号途径互作,后者的研究方向为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水稻发育过程中,白米似浆,灌入谷壳。但因技术局限,育种专家一直无法直接控制籽粒灌浆的性状及其相关基因。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何祖华研究员领衔的研究组,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攻关,最终成功分离出一种关键的功能基因———GIF1,它在水稻籽粒发育时,控制着蔗糖运输卸载和灌浆。 研究表明,GIF1基因在水稻驯化中起重要作用。人类祖先有意识地从野生稻资源中选择灌浆好、籽粒饱满的水稻类型,从而积累了优良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09

  • 中科院海洋所两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该所鲆鲽鱼类无公害饲料专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及制作工艺、一种海洋绿藻在提取抗肿瘤活性环肽组分中的应用两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其中,鲆鲽鱼类无公害饲料专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及制作工艺项目,涉及动物饲料营养配方技术,实际养殖试验促生长效果显著,明显降低水环境污染,应用全新的动物生态营养学原理,较大程度地达到促进鱼类生长与水生态、无公害之间的和谐,可操作性强,市场需求大,在我国鲆鲽鱼类养殖和饲料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来源:大众网

    时间:2008-10-09

  • 中科院鉴定新的癌症易感基因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王慧研究组在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和PALB2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研究取得新进展,其研究论文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PALB2是重要抑癌基因BRCA2向细胞核内的转移定位及核内稳定的协同因子,在保持基因组稳定和调节细胞周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发生突变能够引起2倍于正常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该项研究与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教授研究组合作,采用病例-对照(Case-Control)的研究方法,在1049例病人和1073例对照中首次发现PALB2基因上3个SNP位点rs249954、rs120963和rs16940342和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0-07


页次:1118/1519  共30375篇文章  
分页:[<<][1111][1112][1113][1114][1115][1116][1117][1118][1119][11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