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逆转生命时钟: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作者:周一叶 曾凡一 曾溢滔     生命是怎样生生不息的?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又是怎样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一个有血有肉、有五脏六腑的成体的?这个过程是如何组织协调的,能不能逆转呢?一直以来,为了医疗需要和理论探索,人们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拥有类似胚胎的强大发育潜能的特殊细胞——干细胞,但同时又被各种技术瓶颈和伦理问题所困扰。近期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美国《细胞》(Cell)杂志、《科学》(Science)周刊与英国《自然》(Nature)杂志连续发表论文,指出小鼠和人的皮肤细胞能被一些特殊的因子诱导,逆转为类似胚胎细胞的状态,  并

    来源:科学杂志

    时间:2008-12-17

  • 微生物所研究论文获Faculty of 1000 Biology推荐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徐新平博士和杨克迁研究员(通讯作者)发表的研究论文Localization  of  the  ActIII  actinorhodin  polyketide  ketoreductase  to  the  cell  wall,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87  (1)  :  15-21获得2008年  Faculty&

    来源: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08-12-17

  • 首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前沿论坛圆满落幕

    生物通报道,2008年12月14日,来自美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著名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在再生医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科学家云集广州,参加第一届国际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前沿论坛。 该论坛是近年来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领域学术界的盛会。国际干细胞学术权威Rudolf Jaenisch教授,中科院干细胞与克隆研究海外创新团队成员、973首席科学家、发育与生殖重大计划专家组成员以及其他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等参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成果、探讨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论坛由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博士主持 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2-16

  • 中国科学家最新Cell两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在新鲜出炉(12月12日)的《Cell》杂志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分别在心血管疾病,物种演化方面发表了两篇科学成果。第一篇文章是由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与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以及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联合完成,主要成果是发现了与房颤和猝死直接相关的新基因,为研究这一重要心脏病发病机理、开发诊断和防治的手段提供了全新线索。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擎博士,其曾于2003年发现冠心病的第一个致病基因。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张贤钦,陈圣涵(Shenghan Chen,音译),Shin Y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2-15

  • 上海生科院973项目最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生科院的消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营养与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联合利华研究部,德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豆蛋白摄入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这是有关中国中老年人群大豆蛋白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的最新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营养学领域权威杂志《The Journal of Nutrition》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博士,林旭博士今年发表了许多文章,包括8月发表了《DIABETES》文章后,又在国际内分泌学领域权威杂志《临床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2-15

  • 广东省发现虫草新种

    12月3日,由广东省微生物所主持承担完成的“一种高活性野生虫草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和鉴定。 广东省微生物所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前期开发研究团队以野外获得的野生虫草材料为基础,开展该虫草的形态特征包括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证明该虫草是新种,命名为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 T.H. Li, Q.Y. Lin & B. Song,相关论文已在国际真菌分类学杂志Mycotaxon上发表,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对广东虫草的化学成分和急性毒理学的初步分析表明,广东虫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时间:2008-12-15

  • 973计划启动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形成原理与控制研究

       畜禽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摄入体内,并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后残留在肉、蛋等初级产品中的外源化合物(例如兽药、饲料污染物等)和代谢物,它们对消费者的健康极其有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质量。         12月6日,973计划重大项目“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形成原理与控制途径研究”在华中农业大学启动,该项目以养殖业中大量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如喹恶啉类抗生素)为代表化合物,以消费量最大的猪、鸡为代表动物,研究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化学本质和形成机制、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及作用机理、有害物质在畜禽

    来源:科技部

    时间:2008-12-15

  • 南大研制出海藻新品种

         近日,南开大学“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研究取得新进展,从天然海藻植物中获取大量高纯度“植物黄金”番茄红素将成为现实。南开大学该项研究将采用基因敲除技术,获取番茄红素含量达干重6%以上的杜氏盐藻新品种。据测算,该品种番茄红素的单位含量是番茄的1500倍,微生物发酵菌体的100倍,远高于国内外同类研究水平。   据悉,该项目将由南开大学与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技术开发的同时将对现有条件和技术进行改造,建成年产1000公斤、富含番茄红素藻粉的生产车间,研发安全、功能显著的番茄红素新产品。   被誉为“植物黄金”的番茄红素,研究发现,它对前

    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08-12-15

  • Nature:上海交大RNAi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联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VA Palo Alto 健康中心的科研工作者近期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子刊Molecular Therapy(Advance oline Publication)上。 文章通讯作者是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的葛盛芳和斯坦福大学的胡继繁。 众所周知,在人体内存在有一些促进癌症发生的基因,也有一些抑制癌症发生的基因,比如p53,当抑癌基因遭到破坏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不可逆地转向癌症的发展之路,细胞开始癌变,人体遭受癌症的痛苦折磨。 现代基因操作

    来源:Nature

    时间:2008-12-12

  • 盘点08:非一般的癌症研究成果(中国篇)

    据Nature的一篇文章报道,2010后癌症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在杀手干掉人类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了解这位杀手,找到制衡之道。2008年,中国癌症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突破,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受到全球科学家的关注,厦门大学的一位科学家的成果就曾受到热切的关注,他也因此入选了生物通岁末举办的年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名单,如果您感兴趣,请快快投票吧!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ebiotrade/2008-Character/ 让我们以倒叙的手法来回顾一年来的癌症研究成果吧! 12月国际顶级的肝脏研究性期刊Hepatology发表了来自复旦大学肝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2-12

  • BMC:TB卷土重来 形势不妙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欲演欲烈。 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阻止结核病卷土重来的好办法,但是,近期在BMC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的文章中中国和荷兰的科学家公布的结果令人担忧。 据文章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08-12-12

  • 港禽流感病毒可能变种 

    香港特区政府指出,前天在当地鸡场发现的H5禽流感病毒可能已经出现变种,当局会研究未来转用其他疫苗。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昨天表示,已将元朗鸡场发现的H5禽流感病毒样本和所有疫苗,交由中国大陆和香港大学研究,当局会视乎结果,再检讨是否需要改变疫苗。   周一岳说:“我们以前一直使用H5N2疫苗,2003年,可以说,这是国际上最有效的疫苗,但由于病毒过去六年有不定的轻微变化,我们会就病毒转变,要求香港大学及大陆研究是否转用H5N1疫苗。”   中国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回应事件时表示,暂时未注意到香港鸡只感染禽流感情况。   他说,根据当局的风险评估,中国大陆今年爆发动物感染禽流感的机会较大

    来源:联合早报

    时间:2008-12-12

  • 中国“干细胞移植治疗操作系统(BOX)”

    作者:任荃    本报讯 (记者任荃)不久的将来,患有心肌梗塞、糖尿病、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病人,有望用自身干细胞安全修复病灶。记者昨天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获悉,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操作系统(BOX)”日前在沪诞生,将于近日在园区内投产。        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人类治疗各种重大疾病的“未来之星”。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医院针对个别疾病开展了零星应用,但干细胞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保存等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n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8-12-12

  • 08盘点中国“****”成就

    生物通编者按: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科技人物推动着生命科学发展的巨轮在滚动,在2008这个不平凡的年度里,科技人物的沉浮就是一部活的生命科学发展史,有哪些科学家曾深深触动你,有哪些人物是您眼中的风云人物?时近岁末,让我们从科学家的角度,触摸生命科学领域的灵魂,感受生命科学领域的变迁,生物通岁末为您推出2008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2008。诚邀您共同参与!2008年是“****奖励计划”实施的第十个年头,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决定共同筹资设立“****奖励计划”,经过十年发展,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5所高校聘任了1308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2-11

  • 《New Scientists》聚焦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领导的研究小组与挪威、法国、德国科研小组密切合作,研究了过去1000年中国有关旱灾、涝灾和蝗灾的记录及根据树轮、石笋、花粉等代用数据重建的气温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周期性气候变暖有利于减轻中国的旱灾、涝灾和蝗灾。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气温波动具有显著的160-170年的周期,而且旱灾、涝灾和蝗灾的发生频次也具有这一周期性。气候寒冷时,中国旱灾、涝灾和蝗灾每十年发生频次显著增加;气候温暖时,旱灾、涝灾和蝗灾发生频次显著减少。研究认为,温度驱动的旱灾、涝灾事件可能是分别通过在当年和次年扩大东亚飞蝗的湖滩、河滩等繁殖地和栖息地,从而引发蝗灾的大发生,这说明温度间接效应

    来源: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

    时间:2008-12-11

  • 中科院一973项目获批准

       接科技部通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聂品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淡水池塘集约化养殖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9CB118700)获得批准,项目将于2009年1月启动,执行期为5年。本项目将围绕“鱼类生长、营养代谢与抗病的遗传学基础和调控机理”,“病原的致病机理与疾病免疫防控的理论”和“不同功能类群生物在维持池塘养殖水环境稳定中的作用”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旨在建立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化养殖所必需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引领水产养殖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项目共设6个课题:1.  草鱼生长与抗病性状的遗传分析;2.&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08-12-11

  • 王夔院士:可食植物成分应扮演抗癌新角色

    作者:王丹 韩璐    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大学医学生物论坛上,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夔在专题演讲时表示,21世纪,肿瘤预防观点已从隔离致癌因子转变为控制病理过程,从改变生活方式、改善工作环境、控制使用致癌物质阻止癌症发生,转化为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全程防癌。在此过程中,可食植物成分应在肿瘤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夔院士指出,针对一个正常细胞发展为肿瘤细胞并出现癌变转移等各个环节,应用不同化学物质去逆转、抑制、阻止肿瘤的生长,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王夔院士认为,由于可食植物成分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接受性、普遍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08-12-11

  • 北京生科所863项目成果文章

    生物通综合报道,时近年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近期频传捷报,11月份,该所高绍荣实验室连发两篇文章,两文章受科技部863项目资金资助。 11月12日在《Biology  of  Reproduction》发表研究性文章,文章第一作者王淑芳,胡建军博士,郭新政博士,为共同作者,文章通讯作者是高绍荣。文章报道了ADP核糖基化因子-1控制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不对称分裂的新发现。    不对称分裂对于很多生理功能都至关重要,包括干细胞增殖,发育的多样性,卵的减数分裂。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卵母细胞要经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2-10

  • 全集成微流控芯片体液DNA分析系统的研制通过验收

      12月4日,大连化物所秦建华、林炳承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全集成微流控芯片体液DNA分析系统的研制”通过了院计划财务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验收专家组现场考察了仪器的测试效果,听取了工作报告和测试报告,认真审阅了有关资料和档案,并进行了质询。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创新性地发展了功能化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作工艺,解决了芯片电泳平台、光学检测系统、芯片控温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以临床实际样品为对象,以乙肝病毒DNA诊断为实例,证明了全集成微流控芯片体液DNA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显示了微流控芯片技术所具有的不同操作单元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时间:2008-12-10

  • 浙大发现白血病治疗新靶位hBex 具促细胞凋亡作用

    生物通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育部癌症预防与治疗重点实验室,癌症研究所的朱永良博士在Carcinogenesis(11月21日,影响因子5.406)发表文章解析抑制细胞凋亡的一种新型的机制,下调hBex1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Bcr/Abl+白血病细胞对化学药物的耐药性。 Bcr/Abl+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对化学药物的耐药作用,这两种途径分别是,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或是表达过量的多向性抗药蛋白(multiple resistance Proteins,Mdr),Mdr-1在化学药物的作用下具有产生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在耐药性产生后癌细胞通过何种机制产生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2-09


页次:1110/1519  共30375篇文章  
分页:[<<][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