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北京生科所王晓晨实验室发凋亡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得消息,2008年2月6日,该所王晓晨实验室在《Development》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该文章报道了线虫中Rab-2  同源基因unc-108在凋亡细胞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文章题为“C.  elegans  Rab  GTPase  2  is  requir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n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4

  • 中科院方真研究院植物木质素降解获进展

    生物通报道:鉴于世界不可再生能源紧缺状况日益严峻,生物能源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的一个追捧和发展热点。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在生物能源研究方面获得了新发现。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质能源小组研究员方真与日本东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合作发现:当加入苯酚后木质素能完全溶解于高压热水,这大大促进木质素水解为酚油,而苯酚的加入可防止水解后的酚油重新聚合。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美国生物质能源协会和英国生物质和生物燃料协会的刊物Bioresource Technology (Volume 99, Issue 9, June 2008, Pages 3424-3430)上。方真研究员为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4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评价标准"有望在年内公布

    郭莹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是否有效?有何判断标准?昨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健向记者透露,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评价标准将在年内公布,病人服用药物后的感受将纳入评价标准。     王健说,西药抗病毒疗法主要是对已发病的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治疗。而对于尚未发病的早期感染者,中医药有很大的空间。目前,中医药已在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症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王健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去年开始组织专家制定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评价标准,目前标准已经完成了基本框架

    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08-03-04

  • “十五”攻关计划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通过验收

    2月29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通过了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 该课题提出了“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尊重中医药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中医与中药协调发展”等战略指导思想,明确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作为现阶段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课题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培养等,作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了各领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相应的法律与政策保障措施。 该课题已形成了若干重大成果,特别是其研究结果《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由16个部门联合发布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08-03-04

  • 最新发现与创新:国内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克隆氏病

    通讯员曾理 记者唐先武     本报讯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月28日正式宣布,该院血液科首次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取得成功。患有罕见克隆氏病的李媛(化名)移植成功后,逐渐恢复出院。她也是国内首位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克隆氏病患者。   4年前,正值16岁花季的李媛上厕所时,大便大量出血。后虽经治疗症状缓解,但之后周期性出现局部皮肤溃烂。半年后,李媛再次出现消化道大量出血,并且皮肤溃烂疮口面逐渐增大。当时,治疗医生怀疑其肠道病变出血,为其切除了右半结肠。但术后消化道出血症状仍时常发生,皮肤溃烂愈加严重。   2007年4月,李媛前往新桥医院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3-04

  • 我国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风湿科冯修高博士主持的研究小组近日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此项发现将大大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致残性的风湿病,发病率为0.26%,我国有200多万患者。此病好发年龄为10岁到40岁,发病高峰年龄在20岁到30岁,其最大的危害是脊柱强直和髋关节破坏。 长期以来,强直性脊柱炎病因不清,医生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是使用止痛药、激素、免疫制剂和生物制剂。用此方法进行治疗,一方面费用高,药物副作用比较大,另一方面不能从病因方面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病情容易复发。 福州总医院风湿科冯修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3-04

  • 30年潜心研究 解开百年医学谜团

    Leber视神经萎缩由德国医生Leber于1872年首次报道,故又称Leber病或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这种视神经病虽然在100多年前就被人们所认识,但其病因和遗传方式一直是个谜。直到2007年,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温州医学院合作科研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至此,leber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昨日,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科研的福建著名眼科专家童绎。         潜心研究leber病已有30余年        

    来源:东南快报

    时间:2008-03-04

  • 发光的猪给中国科学带来新希望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生物学家尹志(音)面带自豪,一只借助基因工程学研究的绿色发光小猪在他所在的大学诞生了。小猪的降生预示着中国科学开启了新篇章。            尹志(音)花费三天时间静候一只母猪产仔,他兴奋不已,彻夜难眠。当产下的小猪像母猪一样身发绿光时,尹志(音)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自己:“我自己没有孩子,这次真像自己初为人父一样。这里凝结着两年来科研工作的汗水。”         尹志(音)所在的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08-03-04

  • 中国女军医潜心生物信号研究获得肝癌诊断新发现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女院士之一,第二军医大学文职少将王红阳创立了中国首个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新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在肿瘤信号转导、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王红阳对医学的兴趣从一九七三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开始就与日俱增。四年后,她以全优的成绩毕业,留校到长征医院消化内科当医生。   一九八九年,经裘法祖和吴孟超推荐,王红阳留学德国。博士毕业后,她进入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研究所,在著名国际肿瘤研究大师和信号转导研究的先驱乌尔里希教授指导下,开始生物信号转导研究。   所谓生物信号,就是基因的表达与基因间相互作用的介质,如同人与人交往时的语言。及时捕捉并理解破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8-03-04

  • 中国学者将用现代语言“重写”《本草纲目》

    我国医药宝库的珍贵遗产、素有“东方药物巨典”之称的《本草纲目》在诞生400多年后,有望迎来一次新生。我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将用现代语言重写《本草纲目》。据了解,这一计划一旦实施,将像谱写人类基因一样,揭示出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奥秘。   昨天下午,该计划的提出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鑫淼博士告诉记者,目前“本草物质组计划”已结束第一轮论证,今年5月将进行第二轮论证。   将建立中药物质资源库   “‘重写《本草纲目》’并不是真正对《本草纲目》进行重写,而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

    来源:新闻晨报

    时间:2008-03-04

  • 中科院徐旭东发现维生素E新功能

    生物通报道:近日,中科院水生所传来好消息,该所徐旭东研究员领导的蓝藻遗传学与生物技术学科组利用一种中温蓝藻模式生物——集胞藻PCC6803,发现了蓝藻的“获得性寒冷光照耐受性(ACLT)”,认为是蓝藻越冬的重要基础,并证明阿法-维生素E是形成ACLT所必需的,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近一期细菌学期刊(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90:1554-1560)。 蓝藻在富营养化淡水湖泊中往往过量繁殖形成水华,加剧水质恶化,造成异味,甚至产生毒素,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我国一些大型浅水湖泊发生蓝藻水华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蓝藻水华的爆发一般经历越冬、复苏、生物量增加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3

  • 植物药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各高校科研力量

    各专业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植物化学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基础研究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体现了我国在中药及全球植物药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植物药巨大的市场前景对各高校的科研力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已在广东省梅州市建立了目前规模在国内屈指可数的植物药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梅州市梅县松口镇,已租用林地42698亩作为优质红豆杉种植基地,目前已种植优质红豆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时间:2008-03-03

  • 《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发布

    郑天虹徐清扬     新华社讯 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26日在广州联合对外公布《中国植物保护战略》的中英文本,这标志着中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的进程。   国家林业局野生生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说,国家林业局经过四年努力,组织编制了中国植物保护管理行动计划,而《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据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介绍,《中国植物保护战略》是《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促成了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组成的中国履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国家联络点,负责中国履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相关工作。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2-29

  • 最新发现与创新:首例冷冻胚胎克隆水牛在桂诞生

    记者 江东洲     本报讯 新春伊始,广西水牛克隆研究再传捷报:2月26日13时40分,广西水牛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克隆胚胎冷冻技术,使一头杂交母水牛在水牛所实验牛场顺利产下一头冷冻胚胎移植的体细胞克隆雌性水牛犊,取名“盼盼”。冷冻胚胎克隆水牛犊在世界尚属首例,是继1月1日广西水牛研究所利用国外优质种牛和本地水牛成功克隆出世界首例亚种间水牛之后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   “盼盼”初生体重40.5kg,全身乌黑,外貌特征与河流型摩拉水牛牛犊完全一致。它的出生经历了一个严密复杂的科学操作过程:首先把出生1日龄的河流型摩拉水牛(耳号1052,染色体数目为2N=50)的耳纤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2-29

  • 台成功研发肠病毒检验试剂 病毒能够快速现形

       台湾成功研发肠病毒检验试剂套组。据台“卫生署疾病管制局”26日表示,台湾肠病毒流行病株以克沙奇A群病毒为主,以往检体病原约有2至8成无法检验出来,现在结合最新研发出的血清型免疫荧光染色系统检测,9成以上的检体病原型别都能检验出来,检验时间也从最长1个月缩短至3小时。     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台“卫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人员表示,费时8年时间研发出肠病毒的检验试剂,是针对目前主流行于岛内的克沙奇A群病毒为主,由于目前岛外进口的免疫荧光染色试剂只有CVA  9、16、24等三种血清型别,原本岛内常见但缺乏的CVA  2、4、5、6及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8-02-29

  • 昆明动物所再次成功繁殖子二代滇金丝猴

     2月24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繁殖出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目前该猴健康状况良好。这是继2007年5月25日第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顺利出生后,昆明动物所成功繁殖出的第二头子二代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藏东南高海拔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昆明动物所自上世纪80年代起,采用多学科和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对滇金丝猴的资源状况、区系分类、系统演化、遗传进化、繁殖生物学、行为生态学、分子遗传进化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综合研究。并首次引进滇金丝猴的种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时间:2008-02-28

  • 首届吴阶平医学奖评选揭晓

     首届吴阶平医学奖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汪忠镐荣获首届吴阶平医学奖。汪忠镐是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擅长各种大血管手术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汪忠镐发明和创新的多种手术方法,使我国大动脉血管损伤和治疗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吴阶平医学奖是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设立的,是经卫生部、科技部批准的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高级别奖项,主要用于奖励在医学临床、科研、教育、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旨在弘扬吴阶平院士等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医德医风,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科技创新能力和临床医疗服务水平。     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时间:2008-02-28

  • 首个“基因钥匙”项目获风险投资

     日前获悉,由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的控股子公司——高胜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日前与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向我国首个“基因钥匙”项目注入风险投资350万美元。         “小干扰核酸”药物为美国2006年度十大前沿科技项目之一,也是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项目。百奥生物于2006年2月由美籍南通人朱远源博士出资1000万美元创办,目前已建成一期研发基地1万平方米,并在美国硅谷设有药物传输系统与药物研发实验室。该项目产业化后,将可产出用于治疗皮肤病、肝病、肿瘤、艾滋病等的基因药物。  &n

    来源:新华日报

    时间:2008-02-28

  • 刘力:做了再说

    2006年,一篇名为《果蝇脑对两种视觉参数的记忆》的文章刊载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与该文章被一并提及的就是作者之一刘力研究员。事实上,2006年2月2日发表的这篇论文对40岁的刘力来说,尤其具有非凡的意义。这是他回国5年,顶着外界压力,带领研究组辛勤工作、默默积累首度发表的研究论文。     因为喜欢物理,又舍不得生物,1985年,刘力在南开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并由此和生物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1996年,师从郭爱克院士,他开始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获得洪堡奖学金,在德国维尔兹堡大学做博士后,1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2-28

  •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倾力打造一流实验平台

     在一个初春的下午,记者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卓彦的带引下,走进了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先来到的是行为实验室。和以往参观的实验室不太一样,这里没有一排排的瓶瓶罐罐,也没有一台台的精密仪器。在略显狭长的过道两旁是一间间隔好的小房间,房间里最主要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房间的墙壁都布有吸音材料,顶部设有通风装置,房间的灯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调明暗度。     “这是比较传统的行为实验室,一般是以正常人为实验对象,主要是通过设计好的一些电脑程序来对人进行测试。房间对舒适度的要求很高,尽可能让实验对象觉得舒适、自然,不受外界干扰,有时候一个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2-28


页次:1135/1519  共30366篇文章  
分页:[<<][1131][1132][1133][1134][1135][1136][1137][1138][1139][1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