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南京农大张治国海洋药物研究获成果

    生物通报道:“向海洋要药”是近年来医药研发的一个热点领域。近期,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免疫生化研究所的张治国教授研究组在海洋生物提取抗癌和镇痛药物研究上获得了新成果。 南京农业大学免疫生化张治国教授研制出的两种新型镇痛药,不仅镇痛效果强,而且不会上瘾。目前,这两种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张治国教授介绍说,目前医学临床上普遍用吗啡碱类药品与杜冷丁等人工合成药来镇痛。但是这两类强镇痛药都是作用于人脑的阿片受体,因此,使用后除了常见的眩晕、恶心、呕吐、出汗以及过量时的昏迷、呼吸抑制等毒副作用外,最大的缺点是患者会上瘾。新型镇痛药AP2.0、AP2.1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烟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24

  • 曹雪涛院士《自然》子刊再发免疫机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和副教授安华章研究组免疫学研究再发高水平文章。继去年年底在《免疫》杂志上发表有关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的新机制后,在近日的《自然—免疫学》杂志上,该研究组又发表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一旦病毒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快速识别并及时启动免疫应答反应以抵御感染和清除病毒?又如何调控免疫细胞适度产生免疫效应因子,在有效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不损伤机体正常组织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这是长期以来科学家极为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973”项目的资助下,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23

  • 北大蛋白质科学中心:交叉视角下的蛋白质研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科学家对于作为生命活动直接执行者的蛋白质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蛋白质的“神秘面纱”被一点一点揭开。而这一切无不得益于针对蛋白质展开的跨学科研究。没人能够预料,跨学科研究所带来的思想碰撞还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作为国内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突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力量、进行前所未有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北大蛋白质科学中心主任昌增益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蛋白质科学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就是继续推进前沿学科的交叉发展。 学科交叉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蛋白质研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04-22

  • 中国首创禽流感四联灭活疫苗研制成功

    由洛阳普莱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禽流感(H9)四联灭活疫苗,近日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兽药注册证书,并获得农业部批准上市。   记者从河南省畜牧局获悉,禽流感(H9)四联灭活疫苗是河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家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及新型疫苗研究与开发”项目取得的又一阶段性重大科技成果。研制成功的禽流感(H9)四联灭活疫苗为中国首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药对危害中国养禽业比较严重的禽流感(H9)、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等四种禽类传染病实现一针四防,省钱省力。   洛阳普莱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新型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拥有全国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4-22

  • 宿兵研究组microRNA研究又发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microRNA的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大热点。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宿兵研究员在灵长类动物microRNA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新发现。2007年,宿兵研究小组在对灵长类代表物种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快速进化的microRNA家族,其结果发表《Genome Research》上。最近,该研究组在在4月15日的分子进化领域国际知名刊物《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有发表有关灵长类microRNA家族的最新研究发现。 宿兵研究员的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张锐)最近通过对灵长类代表物种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由Alu介导产生并快速复制的micro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21

  • 国内首个风味指纹分析实验室建成

    今天上午,国内第一个风味指纹分析实验室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建成,这是该校香精香料专业与全球最大的电子感官分析仪器制造商法国阿尔法莫斯公司合作的一个项目。      风味指纹分析实验室将电子感官分析技术应用到香料、香精等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可以改变以往香精评香仅靠评香师的评判的局面,从而使香料、香料的开发更具科学性。  在这个实验室中,拥有一批电子鼻、电子舌,再引入数据模型分析、电脑处理的方式,做到能不用人的嘴和鼻,五味能俱全,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风味研究的解决方案。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08-04-21

  • 生物芯片在医学和食品安检中的应用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8年4月21日,北京 – 为了解国内外生物芯片最新研究应用动态和发展方向,促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相关行业的经验交流和沟通,提高国内生物芯片成果应用转化率,科技部、清华大学、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及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于2008年4月21日起在北京召开为期三天的生物芯片在医学和食品安检中的应用大会。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生物芯片是指在固体基片(包括玻片、硅片、尼龙膜等材料)表面所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对生命体

    来源:博奥生物

    时间:2008-04-21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天然产物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通综合报道: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消息,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沈月毛主持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非传统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及生物合成研究”通过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结题验收。 专家组在评审后认为,该项研究从菌株筛选、化合物分离、结构确定到生物合成途径探索及生物活性评价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探索和利用内生菌资源,开展其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该项目以天然产物化学为基础,以生理活性为导向,系统开展了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制备,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探讨,生物合成及合成机制研究等工作。在植物内生菌新分离方法的研究中,实现了内生菌的有效分离;对包括美登木、滑桃树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8

  • 陈大华发表干细胞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动物所的消息,在2008年4月15日的《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刊登了中科院动物所陈大华研究员有关干细胞命运调控的最新研究论文。 该文章的题目为“Otefin,  a  nuclear  membrane  protein,determines  the  fate  of  germline  stem  cells  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7

  • 王宇《柳叶刀》文章:H5N1病毒可能人际传播

    生物通报道:春季是流行病高发时期,当然也包括禽流感。目前,人们对禽流感最担心的问题是人际传染的可能性。但是,近期越来越多的实例和分析研究显示这种慢性瘟疫能够在人际传播。 4月8日出版的《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的禽流感病毒H5N1研究报告。 中国疾病防治控制中心主任的王宇和他的同事在2007年12月对中国东部江苏省同一个家庭中出现的两例禽流感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一起H5N1禽流感病毒极有可能在人类之间传染的病例。 2007年12月2日一位24岁的儿子由于感染H5N1病毒死亡,这是他接受住院治疗的第5天。他死后第两天,患者5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7

  • 药物所:沙尔威辛抑制肿瘤细胞黏附的机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学家在沙尔威辛抑制肿瘤细胞黏附的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论文于2008年2月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癌症研究权威杂志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上。     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合素家族是普遍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跨膜糖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最主要分子,目前已经发现18个a亚基和8个b亚基,相互之间以非共价键连接,可以形成24种有功能的异二聚体,识别绝大多数细胞外基质。基底膜中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细胞表面都有相应的整合素受体。整合素的基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7

  • 上海药物所苦瓜降糖成分研究论文成《自然中国》研究亮点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化室叶阳课题组和澳大利亚伽尔文(Garvan)医学研究所合作的研究论文《Antidiabetic activities of tr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bitter melon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the AMPK pathway》(Tan, M.J. et al., Chem. Biol. 2008, 15, 263-73)被《自然中国》列为研究亮点。   苦瓜作为日常食用的蔬菜,明代《滇南本草》就记载称苦瓜有“清暑、益气、止渴”的功效。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7

  • “千人基因组”成08诺贝尔奖热门

    生物通报道: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是科学界影响力最大的科学奖项,而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则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为关注的一个奖项。那么,2008年诺贝尔奖会花落谁家呢?据近日千龙网的一篇报道说,最近,两位绿色胜肽的研究发现专家和  “千人基因组计划”  的三位基因研究专家被认为是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最有力竞争人选。   “千人基因组计划”的三位中国、英国和美国的基因研究专家也被认为是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有力竞争人选,这一计划将测定选自全世界1000个人类个体的全基因组DNA序列,绘制具有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图谱。 千人基因组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6

  • 中科院高光侠《PNAS》再发蛋白研究重要进展

    生物通报道:2006年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高光侠课题组曾在《PNAS》杂志发表了有关锌指抗病毒蛋白研究的重要发现。现在,该课题组再次在《PNAS》上发表了这项研究的最新进展。 2008年3月,高光侠课题组再次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文章题名为:“ZAP的抗病毒功能依赖于RNA解旋酶p72”。 已经知道,宿主在与病毒长期共存的过程中进化出多种抗病毒机制,包括表达宿主限制性因子抑制病毒的复制。锌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 ZAP)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因子,ZAP能通过降解特异病毒RNA进而抑制包括鼠白血病病毒在内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6

  • 中科院袁志明等基因组测序研究获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袁志明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杀蚊微生物基因组——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通过序列的比较分析,表明该细菌同一种海洋芽孢杆菌具有亲缘关系,其不能利用糖类物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糖转运系统和糖代谢的关键酶。 该研究成果在最近的《细菌学杂志》和《应用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球形芽孢杆菌是专一感染各类蚊幼虫的天然病原菌,C3-41菌株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筛选出来的优良杀蚊细菌,由其开发研制的我国第一个登记注册的微生物杀蚊剂在我国进行了连续二十年成功应用,该基因组的完成将进一步推动生物防治灭蚊的基础研究。袁志明研究员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落户隆安县

    近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现场会在隆安县乔建镇廷罗村举行,借助国家科技支撑,促进广西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07年获国家科技部立项批准实施,隆安县承担了其中的“木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优化集成及标准化种植研究与示范”课题。当天,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验收,示范区平均亩产3585公斤,增产1720公斤;辐射区平均亩产2911公斤,增产1050公斤,增收效果显著。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建

    来源:南宁日报

    时间:2008-04-15

  • 国内学者《PNAS》连发多项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美国科学院院刊》是世界性权威学术期刊。最近,我国学者在该杂志上先后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神经肽化学发现、激酶研究以及智力发育研究。 华中科大、首都医科大学:神经肽最新发现在4月2日的《PNAS》网络版上,公布了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有关神经肽Ga1R1(galanin R1 receptor,甘丙肽R1受体)的最新发现。文章的中方通讯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再生和修复中心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徐志卿教授。研究人员用EGFP标记神经肽GalR1(galanin R1受体)的C端(GalR1-EGFP)来研究受体定位和运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14

  • “863计划”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在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方面,重点开展了食品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和食品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内的前沿技术,以及功能性蛋白质、多糖、寡糖、寡肽等重要生理活性食品的生物加工技术研究,在大宗低值蛋白资源酶法改性及食品配料制备、功能性低聚糖转化用酶的创制及低聚糖纯化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剂菌株筛选及遗传改造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进展和成效,显著增强了食品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未来食品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1项,授权

    来源:科技部

    时间:2008-04-14

  • 中国成功研制第一代生物可降解支架

    在前不久举行的2008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中国第一代生物降解支架——国产EXCE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临床试验结果发布,吸引了众多目光——经过国内样本量最大的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CREATE研究),该支架被证明既能减低再狭窄率,又能减少晚期血栓形成。   研究总负责人、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韩雅玲教授介绍,这是中国研制、世界上第一代生物可降解药物涂层支架,它采用生物降解多聚乳酸作为载药层,使得药物可在植入体内后3—6个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于是原先的药物支架变成了裸金属支架。因此,这种支架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且能减低再狭窄率和晚期血栓的发生。此研究共有4个国家的59个中心参

    来源: 科讯网

    时间:2008-04-14

  • “水气平衡栽培法”带来水稻耕种新革命

    “水稻,水稻,不灌水,不长稻。”这个水稻栽培千古定律,随着我国广西“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成功研究将被改写。 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由研究员徐世宏经过5年试验提出的水稻栽培新方法,使水稻在生长期再也不用一直泡在水中,而是在分蘖、孕穗抽穗灌浆期,利用自然降水和少量的人工沟灌补水保持田间湿润,其他生育期实行旱管,以达到水稻各生育期田间水气养分平衡。采用此方法,不仅优化了水稻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植株抗逆性,减少了水稻倒伏和病虫害,增加了水稻产量,而且实现了水稻栽培的节能减排。 据介绍,2003~2007年,该站已在广西玉林、贺州、桂林、南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04-14


页次:1130/1519  共30367篇文章  
分页:[<<][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1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