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博导《细胞》子刊揭示新信号通路

    生物通综合:来自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Nudel蛋白在细胞迁移过程中通过Cdc42GAP调节Cdc42的活性,从而揭示了一条新的调节Cdc42的信号通路,对于深入了解细胞迁移的调节机制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3月11日)《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生化与细胞所的朱学良博士,其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后以联合培养方式先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病理系及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四年博士论文工作,从事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12

  • 中科院博士生《PLoS ONE》上发表鼠兔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鼠兔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动物。近日,来自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生杨洁在导师赵新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揭示动物对青藏高原极端压力环境下生态适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近期的PLoS One(《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该项研究以青藏高原特有物种高原鼠兔为研究对象,从调节能量代谢的关键因子leptin蛋白为切入点,探讨了青藏高原的环境压力与鼠兔leptin蛋白的进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鼠兔leptin蛋白中存在20个正向选择位点(即适应性功能进化位点),其中9个位点发生于leptin蛋白的关键功能区;寒冷而非低氧是驱动鼠兔lepti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12

  • 钟南山称禽流感疫苗研制获进展 有效率高达90%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3月10日接受采访时透露,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已取得很大进展,一次注射后有效率可达70%,二次注射后有效率更高达90%以上。 关于流感疫情 穗感冒人数同比约增一半 钟南山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在禽流感仍然存在的时候暴发流感疫情,这可能会导致禽流感病毒变异,成为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新型病毒。 而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一般来说,经过长的冷冬或者暖冬,气候变化都会增加人出现流感的危险性,而且,南方地区的流感流行季节就在2-6月。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已有近百人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还出现带有禽流感病毒的死鸟。而对比往年,广州有这类症状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时间:2008-03-12

  • 上海交大孙健《PLoS ONe》发表血吸虫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感染了血吸虫等毛蚴的钉螺传染给人、畜的传染病。随着近年来中国血吸虫病疫情的回升,卫生专家发出警告说,血吸虫病存在大范围流行的可能,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研究所研究员孙健博士的实验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及肉芽肿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5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这项研究得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曹建平研究员的通力合作。 血吸虫感染引发机体产生复杂的免疫应答。机体对沉积在组织中的血吸虫虫卵的免疫应答导致肉芽肿病理。以往的研究认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11

  • 国际大熊猫基因组计划启动

    生物通报道: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科学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6日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国内外的科学家共同发起并承担,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这一计划的近期目标是在半年之内,完成大熊猫基因组的序列框架图。 研究人员表示,“国际大熊猫基因组计划”所产生的大熊猫基因组信息,将会对大熊猫的生态到进化等众多科研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深入了解大熊猫这一特殊物种提供重要的遗传学和生物学基础,尤其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其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11

  • 北京大学基因组药物研发获重点支持

    我国克隆研究的多个基因具有药物开发前景    本报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张显峰)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马大龙委员今天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将于今年启动,利用基因组学成果开发的基因组药物是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这意味着,我国有望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组药物。   我国大规模基因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十五”期间国家投巨资支持功能基因组研究,目前已经鉴定了一大批我国自主克隆的重要功能基因。马大龙说,这为基因组药物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大龙领导的研究团队致力于人类功能基因与疾病基因的研究与开发,已有1例自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3-11

  • 基因检测试剂盒问世 结束"一针致聋"历史

     “一针致聋”带给人类的伤害,引发的众多医患纠纷,给社会增加的各种负担,由此造成的个人和家庭悲剧触目惊心。随着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的问世,全人类结束了“一针致聋”的历史。该成果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继姜泗长院士的第三代学术带头人韩东一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无数次科学试验,调研和探访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开展数以万计的个体宣教筛查,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历经10年才使得这一惠泽人类的研究成果出炉,当前,由山东三月三(澳麦尔)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承接走上了产业化道路。  解放军总医院是我国卫生战线的光辉旗帜,有着50多年的光荣历史和数不清的光环,是医学界的骄傲!医学领

    来源:千龙网

    时间:2008-03-11

  • 华师大发表新文章:中药提取“全能抗癌”单体

    生物通报道: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从我国中药中提取出多种影响血管新生的单体,这些单体堪称“全能抗癌选手”,在理论上能抑制任何一种肿瘤,且毒副作用比传统化疗、放疗要小得多。有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科研人员提出了“肿瘤血管新生假说”,认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研究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10

  • 照日格图当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唯一中国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总编辑照日格图教授近日当选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新一届编委,并已于2月8~9日在美国波士顿市出席了2008年编委会。据了解,照日格图教授是该刊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编委,也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始以来的第一位中国编委。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国际上影响力最大、质量最高的医学期刊之一,其影响因子已达51.3,遥居同类期刊之首。 为什么该刊选择照日格图教授做编委?照日格图教授说,更重要的问题是,该刊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增补一位编委。这首先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医学科研水平的极大提高。该刊总编辑Drazen教授到我国进行学术交流时曾多次提到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8-03-10

  • 上海生科院刘健康教授《糖尿病》最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天气逐渐转暖,脱掉冬天的厚衣服时往往发现经过一个冬天,身上的赘肉陡增,又需要减肥、加速燃烧脂肪了!减肥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情,而营养搭配非常重要。 日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两种主要来自肉类的营养素相搭配,能大幅提高脂肪细胞的代谢率,促进脂肪燃烧,可有助于预防多种肥胖相关疾病。   该所刘健康教授研究组取得的相关成果,发表于新近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会刊《糖尿病学》上。 人体内,有一种类似维生素的重要营养物质———肉碱。研究表明,肉碱中的乙酰肉碱存在于脂肪细胞内,负责将脂肪酸从胞浆里转移到线粒体内。线粒体被称作细胞的“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7

  • 人类元基因组研究期待“中国劲舞”

        ▲作用重要的“小不点儿”         “人体内共生的微生物多达1000多种,它们的基因总和叫‘微生物组’,也被称为‘人类元基因组’。”赵立平教授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人们一直认为,一个生物,不管是单细胞细菌还是像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都是由基因信息控制其生老病死。”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除受自身基因控制外,人体里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的遗传信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数量是人体自身基因数量的50~100倍,相当于人体的“第二个基因组”。  &n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8-03-07

  • 台研发出全球首个中草药纯化的丙型肝炎新药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三百多种中草药筛选出六种药材,研发完成据称全球第一个利用中草药纯化的“C型肝炎(丙型肝炎)新药”,不但可增加动物体内天然干扰素,也可有效抑制C型肝炎病毒,搭配干扰素使用,可发挥三倍的治疗效果。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生技与医药研究所研究者指出,目前医学界均以干扰素搭配抗病毒药物雷巴威林治疗C型肝炎,但治疗率仅40%到50%,还可能有发烧、食欲不振、呕吐、忧郁、失眠和贫血并发症。     岛外目前研发的新药大多为单一成分,很容易因病毒基因突变而产生抗药性。     台湾工业技术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8-03-07

  • 能自报方位的纳米药粒鼠试成功

    今天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后,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纳米生物技术项目中方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委员向本报记者透露,其主持的纳米药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加上传感器的纳米药粒能报告自己在生物体中的位置,该技术已在小白鼠身上试验成功。     因为无法知道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情况,以往需要通过检测体液、尿液或取出的肿瘤,去推断大概有多少药物与病灶结合以及停留的情况。但也出现过这样的案例:检测结果显示药物到位,然而实际上药物到位的程度没那么令人满意。“活体在线检测”就是将纳米药粒加以“修饰”,给它加上了传感器,这样药粒就可以报告其在身体里的位置。实现此技术的难点主要在于材料和一些特殊的加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3-07

  • 中国克隆大熊猫之争

    在讲起克隆大熊猫的时候,陈大元连连说:“我心不死。”这个曾经深陷舆论漩涡的科学家,固执地要将克隆大熊猫进行到底。   撰稿·黄  祺(记者)   “我从没说过用克隆代替其他办法”   陈大元的办公室里有几样重要的陈设:童第周先生的头像、因各种科技成果获得的奖牌、“异种克隆大熊猫进展”的展板。这几样东西,总结了陈大元一生的经历:他是童第周先生的学生,是国内最早跨入克隆领域的专家之一,因主持克隆大熊猫而成为“争议人物”。   “我从来没有说过,克隆是保护大熊猫唯一方法,这些都是别人强加给我的。”75岁的陈大元教授,每天坚持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办公室工作半天,与他同时代的同行

    来源:新民周刊

    时间:2008-03-07

  • 中药研发:与日韩构建竞合关系

    日前出炉的《中医药研发与国际合作》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尽管刚刚起步,但重要新药的研发能力已基本形成,规模建设已逐步完善,中药产业初具规模。然而,我国出口的原材料被日本拿去进行加工,成果花落他家;同时,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争相压低出口价格等行为,削弱了我们在国际竞争方面的优势,无形中损伤了我们中医药资源的大国地位。这一现状无法不让人忧心。   现状:企业研发投入多于政府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效民在中韩传统医药政策研讨会上提交的题为《中医药研发与国际合作》的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企业界的中药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748人,占整个医药中药制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8-03-07

  • 北京生科所2月连发4篇高水平文章

    生物通报道:2月,可谓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丰收月,该所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杂志连续发表了4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这四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为张宏博士、袭荣文博士、王晓晨博士和邓兴旺博士。 张宏博士《Genetics》文章 2008年2月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博士实验室在《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线虫PcG-like基因sop-2调节瞬时和性特异性细胞命运”(The C. elegans PcG-like gene sop-2 regulates the temporal and sexual specificities of cell fates.)的文章。张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6

  • 新型抑艾滋病毒化合物开发成功

    由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长翁启惠领导的研究团体,近日成功研发出能有效防治艾滋病毒的化合物“树突状醣物 (glycodendrons)”,除能阻隔艾滋病毒感染免疫细胞,也能制成疫苗,针对病毒产生抗体。研究成果刊载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中研院表示,艾滋病毒相当难缠,全球医药科学界虽已有十多种运用提升免疫力来预防艾滋病毒的疫苗,但在临床实验过程中都相继失败。翁启惠研究团队此次设计出的化合物,一方面阻隔侵入人体的艾滋病毒感染免疫细胞,另一方面,可以制成疫苗,针对病毒独特的醣分子结构,启动免疫机制产生抗体。 翁启惠表示,“这篇研究论文提供艾滋疫苗研发的一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8-03-06

  • 北京生科所袭荣文《Aging Cell》发表干细胞文章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聚集热点,近期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袭荣文实验室在2008年2月11日的《Aging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有关果蝇生殖干细胞研究的最新发现。这篇新发表文章的题目为:“Age-related  changes  of  germline  stem  cell  activity,  niche  signaling &n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5

  • 重点实验室发布《自然》子刊文章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Laboratory of Neurobiology,生物通注)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梯度表达的分泌性导向分子指引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放射状迁移,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高度有序的大脑皮层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为研究脑发育障碍和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神经所的袁小兵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在是神经所研究员和神经回路实验室负责人。这一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大脑皮层神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05

  • 中国古生物化石盗挖严重 古生物学科研损失巨大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专家卢立武正在等待一批重达750公斤的珍贵化石从澳大利亚回国,因为他将对这批化石进行鉴定。不久前,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的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中,中国驻澳大使章均赛从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部长彼得·盖瑞特手中“接过”了这批中国古生物化石,这是澳大利亚政府第三次向中国政府移交所截获的走私化石。 此次缴获的走私化石大多来自辽宁。辽宁省被认为是世界上研究恐龙的最佳地点之一,那里已经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恐龙和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许多之最,年代最早,属种最多,未知领域最广等等,这也让一些不法之徒视这里为发财的宝地。 在辽宁,以及我国其他生产化石的地方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时间:2008-03-05


页次:1133/1518  共30353篇文章  
分页:[<<][1131][1132][1133][1134][1135][1136][1137][1138][1139][1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