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Cell揭示神经发生新模式

    生物通报道  根据发表在2月20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在纹状体这一与运动控制和认知功能相关的大脑区域中成人不断地生成了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可能在中风康复中起重要的作用,并或许能促成针对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半个多世纪前是人类进行地面核试验最频繁的时期。那些在荒漠中爆炸的原子弹不仅在历史中留下记忆,也在人类身上留下痕迹。使得纯粹自然环境下并不存在的碳-14留存在人类DNA中。为了检测出纹状体中的新神经元生成,作者们采用了一种检测人类DNA中碳14的特殊方法。研究作者、Karolinska 研究所Aurélie Ernst 说:“各种各样的疾病可能会影响纹状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21

  • PNAS:发现首个抑郁症生物学指标

    生物通报道:皮质醇又被称为“压力激素”。最新研究表明,皮质醇水平升高并且有抑郁症表现的男性青少年,患重度抑郁的风险要高十四倍。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鉴定了首个抑郁症(clinical depression)的生物学指标,并将结果发表在二月十七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他们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鉴别发病风险最大的青少年,并在更早阶段予以适当治疗。据统计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会在人生的某段时间表现出重度抑郁。然而,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抑郁症指标,这是因为这种疾病的症状和病因都非常复杂。“我们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鉴别最易患抑郁症的青少年。这将有助于对这些个体进行预防和干预,以降低他们患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19

  • 《自然-医学》:新的调节T细胞可抵抗大脑炎症

       我们自身免疫系统的极度活跃会引起一种慢性炎症的状态。如果炎症是慢性的,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并导致疾病。在严重的多发性硬化症中,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如果极度活跃,就会诱导慢性炎症和大脑退化。目前,哥本哈根大学生物技术研究和创新中心(BRIC)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调节性血细胞类型,能够对抗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血液中这种极度活跃的T细胞。研究人员通过刺激调节性血细胞,在一种生物学模型中显著降低了脑部炎症和疾病的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2月16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分子激活抗炎血细胞   这种新的血细胞属于一组白血细胞(称为淋巴细胞lymphocy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19

  • 两性大脑差异图显示男性大脑比女性大

    许多人都怀疑男人和女人的大脑有很大不同,现在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男人和女人的大脑确实存在差异。他们用20多年进行神经学研究,创建出一个展示两性大脑差异图。研究负责人安布尔-瑞格洛克表示:“我们第一次研究了大量的资料,证实男人和女人大脑在大小和结构上存在不同。我们再也不能忽视性别在神经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了。研究精神病情形在男人还是女人中更普遍,更不能忽略两性作用。”享有声望的《神经学与生物行为评论》杂志这周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男人大脑总量平均比女人的大8%到13%。平均来说,在颅内腔、全脑、大脑、端脑、灰质、白质、充满脑脊液的区域和小脑等方面,男人比女人还有更大的绝对容积。随着研究

    来源:新浪科技

    时间:2014-02-19

  • Science:多启动子调控大脑的神秘结构

    生物通报道:科学家们发现,非编码DNA序列影响着大脑的特征性折叠,他们找到了与大脑皮层折叠(cortical convolution)有关的基因。大脑皮层折叠是人类大脑表面的一种神秘结构,多年以来围绕着这一结构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想和假说。而这项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这种大脑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它们对大脑功能的实际影响。迄今为止,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皮层折叠的作用,但相关的理论却非常多。举例来说,有人认为这些折叠是机体的冷却系统,还有人提出爱因斯坦的天才来源于他大脑的皮层折叠。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影响GPR56基因的突变,会使大脑侧裂(Sylvian fissure)附近的皮层折叠变得更薄也更为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17

  • 美国培育出猫咪新品种 外貌似狼人行为像猎犬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11日报道,美国猫咪培育者近日培育出一个全新猫咪品种,它们长得似狼人,行为则有些像狗。田纳西州培育人员戈博先生将一只有基因突变的无毛猫和家养短毛猫配种,培育出了10余只这一新品种的猫咪,他们将这种猫咪命名为Lykoi。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为“狼猫”。之所以给它起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种猫咪眼睛周围、口鼻部、耳朵处均不长毛,而且身上的毛也疏密不均,外貌与传说中的“狼人”有些相似。虽然长得像“狼人”,但这种猫具有“猎犬”的性格,它们对陌生人十分警惕,但一旦相熟,就很活泼和友好,而且对主人十分忠诚。研究人员对该新品种猫咪进行了健康检查,排除其患有遗传疾病。皮肤学家经过研究发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14-02-14

  • Nature子刊:乳酸调控基础神经激素

    生物通报道: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它是大脑功能的基础,对积极性、压力应答、血压控制、疼痛和食欲非常关键。没有这种物质,人们就很难从睡梦中醒来或者集中精力工作。日前,科学家们在大脑中发现了出人意料的去甲肾上腺素调控机制。这一机制将有望帮助人们设计新药物,解决与上述功能有关的健康问题。Bristol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生产的乳酸(L-lactate),可以作为信号分子令大脑细胞释放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这项研究于二月十一日发表在Nature 旗下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乳酸是瑞典化学家Carl Wilhelm Scheele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13

  • 研究发现利尿药物或可防止儿童自闭症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常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例如在婴儿出生后一年或更长时间里都有眼神交流障碍及语言发育缓慢的情况。一项在啮齿动物上的最新研究暗示产前药物治疗可以阻止这些问题的出现。该项研究结果近日刊登在《科学》杂志网站上,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不认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可以预防的。但是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称他们更加支持一个有争议的临床试验,该试验表明一些自闭症儿童受益于一种常见的、称为布美他尼的利尿药物。研究小组由地中海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家Yehezkel Ben-Ari领导,在该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在3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给60名儿童服用布美他尼或安慰剂。试验结果显示:在服用药物后,曾患有严重自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2-13

  • 神经科学家揭示大脑记忆时间关联事件机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两个神经回路可控制时间关联事件记忆的形成,是大脑记忆机制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该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人类的大脑很难记住日常琐碎的、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对于有意义的次序事件的记忆却会十分清晰。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听到尖锐的汽车刹车声后,目睹了一场车毁人亡的惨剧,此后在你的人生中,一旦再次听到类似的声音,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恐惧。这说明,你的大脑已经将刹车声与车祸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时间关联事件记忆对人类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大脑判断如何趋利避害。对事件的记忆又称为情景记忆,是指对特定时间、地点、经历的事情和经验的记忆(时空背景标记)。海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4-02-11

  • Science:解析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遗传学基础

    生物通报道: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其典型症状是患者下肢出现进程性的僵硬和紧缩。加州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鉴定了大量新HSP致病基因,并揭示了这种疾病背后的关键生物学通路。文章于一月三十一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这项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集合了五十多个携带常染色体隐性HSP的家庭,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同类研究。科学家们对其中100多名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鉴定了基因组中出现的HSP致病突变。“研究揭示了不少新HSP遗传学基础,这使我们能够分析这些致病基因之间的关联。我们绘制了所有HSP致病基因的图谱,称为‘HSP-ome’,”文章的资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10

  • Nature子刊:活体细胞重编程生成神经元

    生物通报道:神经胶质细胞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神经细胞,它们并不像神经元那样传导电冲动,长期以来被认为只起支持作用。直到近些年来,科学家们才开始认识到神经胶质细胞(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在大脑中的调节作用。有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能够保护神经细胞,并为其提供养分。在人类大脑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细胞是星形胶质细胞。 现在科学家们首次在成年小鼠的大脑中进行了活体重编程,使星形胶质细胞转变成为神经元前体。研究显示这些神经元前体,能够生成正常功能的神经元。文章究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在此之前,人们已经多次在体外将已分化的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前体细胞。而Texas大学西南医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2-10

  • 大脑“解析”图像仅需13毫秒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们或许会认为一瞬间人类无法识别十几张一闪而过的照片,但目前神经系统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识别一张图像仅需13毫秒。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大脑仅13毫秒便能识别和理解一张照片,并在实验中首次证实这种大脑快速处理能力,该处理速度比之前研究发现的大脑识别图像速度快8倍。当测试者观看6张或者12张照片时,每张照片呈现时间在13-80毫秒之间,研究人员问询测试者寻找某种类型的图像,例如:野餐或者微笑情侣。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大脑和认知科学教授玛丽-波特(Mary Potter)说:“事实上人们能够快速识别视觉图像,这是我们每天所做的——试着理解我们所看到事物。”这种大

    来源:腾讯科学

    时间:2014-01-27

  • 中年过量饮酒加速记忆力衰退

    过度饮酒又有了新“罪证”。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中年人过量饮酒会加速记忆力衰退和认知能力减退,整体智力水平下降速度要比正常水平快6年。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神经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7000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先测试了他们的记忆力、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等方面的智力水平,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6岁。研究人员在10年间跟踪调查了他们的饮酒习惯,并在研究结束时再次测试各项相关指标。结果发现,过量饮酒者这些智力指标下降速度均快于常人。 在这项研究中,每天饮用相当于2.5品脱(1品脱约合570毫升)啤酒被定义为“重度饮酒”。研究发现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4-01-27

  • 研究称老人大脑认知能力更强 运转慢因信息多

    美国媒体称,当人们年纪大了的时候,认知能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如果你认为我们的大脑会一直走下坡路,那么,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会改变你的想法。德国蒂宾根大学教授米夏埃尔·拉姆斯卡主持的这项研究,对通常用来证明成年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不断下降的一些衡量标准进行了分析。该团队发现,20世纪早期建立的大多数认知标准,都是有缺陷的。拉姆斯卡说:“人类大脑到了老年运转变慢,但这只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储存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月20日报道,研究发现,老年人之所以常常想不起人名的原因是,现代人的名字比两代人之前复杂得多。人们取名字越来越多样化,这种文化上的变化意味着,人一生中要记住的名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1-26

  • 2篇Science文章:揭示记忆形成的分子机制

    生物通报道  在发表于1月24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成像技术,为了解大脑生成记忆的机制提供了一扇窗口。这一以往从未在动物体内实现的技术突破使得深入理解记忆的分子基础成为可能:在开发的一种小鼠模型中给一些对生成记忆至关重要的分子加上荧光“标记”,研究人员可以在活体脑细胞中实时观察这些分子的移动。在努力揭示神经元生成记忆的机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长期面对着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是:神经元对于任何一种破坏都极其的敏感,科学家们只能通过探查神经元最内部的运作,来了解导致记忆的分子过程。为了在不损伤神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1-24

  • 三篇论文深入了解衰老带来的神经元变化

       衰老如何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这个空白使得各种疾病的治疗更加困难,包括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病。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佛罗里达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为“衰老如何影响大脑的神经回路(有时候是明显改变单神经元中的基因表达)”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些发现,为更好地理解“衰老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新治疗靶点”指出了一个方向。   斯克利普斯助理教授Sathyanarayanan V. Puthanveettil指导了这项研究,他说:“虽然我们不知道确切的原因,但我们知道,随着我们衰老,存在一个信号不平衡,我们已经在单神经元水平上捕捉到了这些变化。如果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1-24

  • 中科院李晓江研究组Cell子刊论述衰老与神经退行性变

    生物通报道:人们已经知道,蛋白错误折叠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衰老有关。但科学家们还不清楚衰老对神经退行性变的具体影响。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李晓江研究组,在本期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了衰老对17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影响。参与这项研究的还有Emory大学的李世华教授。17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17)是一种多聚谷氨酰胺病,在这种疾病中发生突变的致病基因负责编码TBP蛋白(TATA box binding protein)。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SCA17小鼠模型,并在不同年龄的小鼠中诱导突变TBP表达。他们发现,与年青小鼠相比,老年小鼠体内聚积的突变TBP更多,疾病症状出现更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1-23

  • Cell子刊:阻断重要受体的神经毒性

    生物通报道: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结构生物学家和Emory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大脑中的重要受体进行了研究,他们获得的关键结构将帮助人们开发针对这种受体的新药物。该文章于一月二十二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Neuron杂志上。NMDA(N-methyl D-aspartate)受体出现在许多神经细胞的表面,它们参与了大脑基础功能所必需的信号传递,例如学习和记忆形成。这些受体的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以及中风造成的大脑损伤。在正常情况下,NMDA受体由谷氨酸激活。在大脑中,谷氨酸是兴奋性细胞通讯最常见的神经递质。但NMDA受体的过度活化会导致神经细胞毒性。为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1-23

  • 周玮初步检测:不是死记 大脑有异于常人

    周玮“最强大脑”靠算还是靠记?上周五晚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播出后,曾被诊断为“中度智力低下”的22岁农村青年周玮仅用1分多钟破解了16位数字开14次方的难题,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近几日,对于周玮身上“奇迹”的讨论仍在发酵,一些精通数学的网友认为16位数开14次方其实是很简单的,这种“才能”是可以靠长期背出来的。昨天忙于崔永元官司的方舟子也发声称:“16位数字开14次方取整数结果是很简单的,记下就行。如果他能小数都开出来,或者让他开个3次、4次方也能开出来,算他有能耐。”对此,江苏卫视昨日作出回应:欢迎一切质疑节目的人来挑战。网友质疑:周玮“超能力”全靠记忆?网友对于周玮的质疑主要来自开方计算

    来源: 新浪科技

    时间:2014-01-23

  • 科学家称人对疼痛敏感度不一因大脑结构差异

    美国媒体称,有些人比其他人对疼痛的感觉更加强烈。对此,新的研究指出,痛觉敏感度的不同或许与大脑结构的差异有关。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17日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有116名健康人的胳膊或腿上的一小块皮肤被加热至约49摄氏度。此时研究人员会让这些研究对象对自己感受到的疼痛强度做出评估。上述有关痛觉敏感度的测试进行几天后,这些研究对象的大脑接受了核磁共振成像仪器的扫描。报道称,扫描结果显示出了每个人的痛觉敏感度与其大脑中某些区域的皮质厚度之间的关系。而之前人们已发现这些区域与注意力控制和自我反省等脑部活动有关。这些区域的大脑皮质越薄,当事人对疼痛的刺激就越为敏感。上述研究的参与者、韦克福里斯特浸礼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1-23


页次:196/351  共7007篇文章  
分页:[<<][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