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归国博士秦泽荣破解水污染重大难题

         目前,该项研究技术在北京、四川、云南、河北等近10万亩污染水体修复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其对氮磷过高为主要特征的富营养化水体污染有显著修复改善作用。         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与瑞典皮划艇水上训练基地———北京延庆妫水西湖5000亩水域面积,受上游各类排污及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质呈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每到夏季高温时节,蓝藻水华就频频暴发。         今年6月底,秦泽荣和他的北京普仁生态

    来源:工人日报

    时间:2008-07-25

  • 江苏省干细胞库正式启用

      新华社南京7月23日电 (刘保华)位于江苏泰州市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江苏省干细胞库日前正式启用。同时启用的还有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据了解,江苏省干细胞库一期工程建设用地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0万人/份;完全建成后,将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份,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干细胞库。     该库主要对多种具有良好技术操作性和较大治疗潜力的干细胞资源进行采集、培养、冻存,并建立和完善干细胞技术及产品的相关标准,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形式,向国内的干细胞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及单位提供临床科研用干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8-07-25

  • 研究证实自免疫疾病与肿瘤分泌抗体直接相关

    “在弄清楚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的发病机理前,患者的死亡概率是100%。在我们提出‘肿瘤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皮肤黏膜损害’的假设,并以此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大大提高了治愈率,现在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够康复,如果较早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基本上都能治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教授朱学骏说。     据介绍,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较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以难以治愈的皮肤黏膜损害和伴发肿瘤为特点,部分患者可伴有阻塞性细支气管炎,若不及时诊治,死亡率很高。     1999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来源:科讯网

    时间:2008-07-24

  • 我国古生物学家揭秘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

    研究者在近日出版的《地质通报》第七期上撰文描述了该珍贵的标本巨棘龙搏斗巨棘龙鳞片横截面漫反射示意图(绘图:谢猛)巨棘龙鳞片特写巨棘龙皮肤印痕化石月19日,中国古生物学家详细描述了来自四川省自贡市侏罗纪晚期一件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并指出粗糙的鳞片有助于降低其体表的整体亮度,从而达到隐蔽的效果。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年学者邢立达与自贡恐龙博物馆副馆长彭光照,研究部副主任舒纯康在近日出版的《地质通报》第七期上撰文描述了该珍贵的标本。 恐龙皮肤基本类似于现代爬行类皮肤,它们的表皮角质化程度高,身体被角质鳞所包裹。这些角质鳞除了起保护作用之外,还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恐龙皮

    来源:新浪

    时间:2008-07-22

  • 用ACE2基因治疗冠心病研究受关注

      近日,由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博士后董波副教授主持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治疗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课题,历经9年的科技攻关和潜心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和获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的核心杂志之一《动脉硬化血栓、血管生物学杂志》(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上,受到了国内外心血管专家的高度关注。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8-07-21

  • 新法有望成功构建人体复杂组织

    人体组织工程师一直在不断努力,力图为透析患者在实验室里造出一个完全由患者自身细胞而来的新肾脏,这样患者就不用苦苦等待捐赠者的器官,况且患者的免疫系统还可能对捐赠器官产生排异。同样地,糖尿病患者也在等着移植科学家在实验室制作出胰腺组织,从而使自己的身体获得再造胰岛素的能力。但人体组织工程研究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生物工程师们目前仍不能复制人体组织的复杂结构。 不过,令人高兴的是,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采用自下而上地创建“活体积木”(livingLegos)的方法,已在朝向构建人体复杂结构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不同形状的构造模块、生物兼容性胶体和细胞镶嵌在一起,就能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7-18

  • 我国纳米磁珠免疫诊断试剂与分析达国际先进

            “纳米磁珠免疫诊断试剂与分析系统的研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鉴定。项目研制的免疫磁珠,在种类、特征、试剂系列及应用等方面均有一定创新,3种磁珠为国内外首创。专家认为:项目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该项目采用自主创新与借鉴国内外传统技术相结合方式,成功研制出细胞膜抗原、细胞或抗原的瞬间磁化、羊红细胞醛化磁化以及传统的化学合成免疫磁珠共5类、7种试剂,以及为配合试剂开发的研制系列专用仪器设备样机。     磁珠在

    来源:中广网

    时间:2008-07-18

  • 我国科学家找到癌症治疗潜在靶点

    7月11日,细胞杂志子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刊登了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许兴智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显示,在细胞周期检验点的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磷酸酶可以形成各种不同功能的复合物;而且与学界以往主流观点相悖的是,他们发现一种蛋白磷酸酶PP4复合物对蛋白质底物的作用有很强的特异性选择,能特异性地对DNA复制胁迫而产生的一种细胞周期检验点核心蛋白γ-H2AX去磷酸化。该研究成果是通过与哈佛大学的Dipanjan Chowdhury实验室及 Judy Lieberman实验室合作取得的。 许兴智是从细胞周期检验点的激活机制开始自己的研究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08-07-17

  • 小RNA致基因表达谱变异研究

    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基因。它通过与mRNA中特定的互补位点结合来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和翻译,从而参与发育的精细调控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过程。众所周知,人类群体在表型上的多样性同群体和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异相关。而且,在基因组中,不同基因的变异程度也有所不同。前人的研究提示,在进化过程中micro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会使种间靶基因的表达差异小于其他基因的表达差异,但在种内是否如此尚不清楚。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宿兵研究员的实验室最近通过对人群大脑基因表达谱的变异同microRNA调控关系的研究发现,microRNA对靶基因表达的调控会放大其表达变异。通过对已发表的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08-07-16

  • E2F6调控细胞凋亡的新作用

    E2F6是新近确证的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研究表明它能抑制受E2F调控的基因,因此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中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杨黄恬研究员带领的分子心脏学实验室,在发现E2F6可通过调控BRCA1抑制紫外损伤诱导细胞凋亡(Cell Death Differ. 2007 Apr;14(4):807-817)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E2F6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E2F1抑制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分子生物学》(Mol Biol Cell )上。 研究发现,氯化钴模拟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伴随着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和转录激活活性的上调和E2F6表达的下调,而E2F6可通

    来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08-07-16

  • NK细胞杀伤活性调控研究进展

    7月1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戈宝学教授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抑制性KIR受体通过与β-arrestin 2的相互作用调控杀伤活性以及小鼠对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的敏感性。 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与T、B淋巴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N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较大的病原体

    来源: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08-07-16

  • 缺氧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机制

    中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乐卫东教授领导的神经基因组学实验室最新研究发现缺氧能够加快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进程。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变性疾病,家族性A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异常剪切,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淀粉样多肽(Aβ),造成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AD发病。环境因素对AD的发病有重要的影响,脑中风或脑梗阻以后AD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提示了脑缺氧可能是AD发病的一个危险因子,能够加速AD发病的进程,然而相关的机制还仍为阐明。 乐卫东课题组将APPswe+PS1A246E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缺氧干预,发现缺氧能够加快AD模型小鼠Aβ和老年斑的形成,加速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08-07-16

  • 中国科学家应用多靶点疗法 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

     7月2日,国际最顶尖的肾脏病刊物———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ASN)的电子版,正式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黎磊石、刘志红的题为《成功应用多靶点疗法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报告。国际最权威肾脏病学会评价他们的研究是“当前国际肾脏病学界一项卓越的推动当代肾脏病发展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轰动全球医药学界。在JASN电子版发表的同时,美国医学报刊《今日医学要闻》(MedpageToday)也专门为此撰写了两篇长篇通讯稿,详尽介绍了这项研究的意义及治疗方法。美国肾脏病学会还专门将此通讯稿用邮件送交全球12000名会员(包括全世界著名肾脏病学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08-07-16

  • 中国首个基因重组人源化治疗肿瘤药物成功上市

    泰欣生人源化程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五,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部七月十一日下午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在“十五”、“十一五”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八六三”计划)连续支持下,经过八年努力,中国第一个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泰欣生(尼妥珠单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证书、生产批文和GMP认证,投入批量工业化生产,于近日成功上市。 泰欣生由中国和古巴合资合作兴建的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古两国在生物医药领域长期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专家称,泰欣生是针对肿瘤组织过度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具有高度专一性,能够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从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8-07-15

  • 姚永刚:线粒体假基因研究进展

    在人类线粒体疾病研究中,如何有效避免扩增出核DNA中的线粒体假基因,并对偶然扩增的假基因片段予以识别和赋予正确的解释是一个十多年来未完全解决的难题。近期的文献报道中不乏有误将线粒体假基因片段当成真实的线粒体DNA的案例。姚永刚课题组通过和国内外学者合作,研究发现线粒体假基因中的突变图谱和真实的线粒体DNA的突变图谱迥异。通过对相关文献报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他们自己的实验数据,显示充分的数据库查询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于识别线粒体假基因非常简便有效。同时他们对在研究中如何规避和识别线粒体假基因总结出相关的方针和措施。该工作近期发表在影响因子为5.535的国际知名刊物《医学遗传学杂志》(Jour

    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时间:2008-07-15

  • 发现哺乳动物新似性染色体系统

    最近,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德马普进化基因组学青年科学家小组博士生周琦等人在其导师王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在我国特有的一类保护动物黑麂体内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新似性染色体的存在。该新似Y染色体虽然不含有性别决定基因,但在减数分裂中十分类似于原有的Y染色体,只在雄性中存在,而且由于大尺度倒位的存在不能与其同源染色体重组。该新似染色体还十分年轻,仅仅起源于大约50万年前,为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性染色体的进化如原始Y染色体连锁基因的退化,以及剂量补偿系统的产生和进化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模型。大量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黑麂的新似Y染色体上的遗传多态性发生了显著的下降,基因编码区积累了很多改变氨基酸极性或电荷的有害突变

    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时间:2008-07-14

  • 中美科学家首次联合开展:棉花基因组测序的研究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7-14

  • 我国急需开展能源植物资源的筛选

     中科院植物所宋松泉研究员,曾接过不少公司打来的电话咨询有关生物质能源的问题。这让他经常陷入困惑:需求迫切性与技术成熟性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处理?“很多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甚至我们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能源植物资源库。”在近日中国科协组织的“生物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术沙龙上,多位专家建议,发展生物质能源,首要问题是开展能源植物资源的筛选和广泛调查。     在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匡廷云看来,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生物质能源资源量。这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根据我国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需要逐步增加,而目前我国的资源亏缺量很大。另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7-14

  • 饶子和:填补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研究空白

    《自然》:为设计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了真实可用的模型 《自然》杂志7月9日在线发表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迎芳领导的研究组和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领导的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生物物理所联合研究组,共同完成的一项有关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揭示出流感病毒聚合酶关键部分PA亚基与PB1多肽复合体的精细三维结构,填补了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领域研究的空白。这一结构的解析,为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复制机制,以及设计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提供了真实可用的模型。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化兰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07-11

  • 重庆确诊国内首例新型基因突变患者

    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获悉,该院已确诊国内首例新型白细胞介素十二受体b一基因突变患者。对此,该院留美教授蒋利萍提出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检测该病。   蒋利萍教授介绍,新型白细胞介素十二受体b一基因突变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触结核菌和接种卡介苗都会有致死性感染。患者病状表现为颈部、腋下、腹股沟、肝、脾、腹腔长包块,并发生溃烂、流脓。   被确诊的患者为四川一对夫妇两岁的女儿小亿,她的身上长满结核样包块溃烂后于二00六年离开人世,而此前小亿的哥哥也因同样症状于二00四年去世。针对这种情况,蒋教授建议提取小亿和其父母DNA送香港大学作基因分析,找出发病原因。经基因分析,小亿被确诊为中国首例

    来源:中新社

    时间:2008-07-11


页次:1125/1518  共30351篇文章  
分页:[<<][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1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