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来识别高危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可以帮助识别中度主动脉狭窄患者,这些患者死于这种疾病的风险更高。根据发表在《梅奥诊所学报》上的一项新研究,计算患者的平均动脉压(AugMA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从更积极的治疗策略中受益。“从生理学上讲,AugMAP可以被认为是整体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标志,”梅奥诊所心血管医学部高级副顾问、该研究的第一作者Chao Chieh-Ju医学博士说。“从患者的血压和平均主动脉梯度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AugMAP,我们发现在所有中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亚组中,低AugMAP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异常之一,影响约5%的65岁以

    来源:AAAS

    时间:2023-10-09

  • 如何看待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RNA疫苗技术

    北京时间10月2日,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匈牙利生物化学家Katalin Karikó和美国免疫学家Drew Weissman因在“核苷碱基修饰”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而获奖。他们的研究为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为人类抗击疫情做出了杰出贡献。mRNA疫苗技术的故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mRNA的存在。然而,由于mRNA在体内的稳定性较差,且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物质,因此其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直到Karikó和Weissman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他们发现,通过在体外环境中对mRNA进行核苷碱基修饰,可以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具体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3-10-08

  • 脑磁图核心器件研发及量产取得突破

      生物物理所脑成像团队面向脑磁图等生物磁探测需求,完成了新型脑磁图工程化和产业转化的关键部件--国产化零场原子磁力计的研制。经第三方检测,灵敏度、带宽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脑磁图成像特别重要的磁敏感轴正交性,信号稳定性等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通过生物物理所转化企业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   脑磁图是兼具高时空分辨率的无创脑功能成像技术。生物物理所脑成像团队于2018年完成国内首台多通道原子磁力计脑磁图原型机,摆脱了对液氦"卡脖子"的依赖,是高性能、可穿戴、低成本的新一代脑功能成像技术。   (供稿: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10-08

  •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位mRNA技术开创者获奖

       随着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也让mRNA技术再“火”了一把。  近日,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针对新冠感染的有效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  病毒学家常荣山指出,mRNA技术对整个生物医药工业界来说,将可能取代抗体药物,是颠覆性创新。现在所有临床上有效的单抗药物的氨基酸序列都是已知的,只要把这些序列信息转换成mRNA的核糖核酸密码即可,这个路径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在做,这样的产品未来一定会挽救许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2023-10-07

  • 上海交大苏翼凯课题组在硅基片上模式复用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光传输与集成光子学实验室(OTIP)苏翼凯教授课题组何宇博士联合贝尔实验室、上海大学先进通信与智能网络研发中心团队,提出并实验演示了一种具有一定工艺容差的片上高阶模式复用器。该项工作基于亚波长超表面结构对光场的调控机理,有效解决了片上多模态耦合存在的模间色散及相位失配问题,实现了16阶模式(TE0~TE15)的纪录性复用阶数。课题组实验演示了基于片上模分复用技术的高速数据传输,可实现2.162 Tbit/s的净数据率,这是目前见于报道的片上器件单波长最高数据传输速率。相关成果以“On-chip metamater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0-06

  • 汤富酬课题组开发基于单分子测序平台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是指对一个单细胞同时检测多个组学层面(例如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测序技术。这类技术可以更系统、全面地探索细胞异质性以及同一个细胞内的不同组学层面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更深入地解析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中细胞类型特异性的分子调控机制1, 2。2019年,Nature Methods杂志将单细胞多组学技术评为年度技术3。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标记,在生物发育和肿瘤发生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从1992年以来,亚硫酸氢盐(bisulfite)测序一直是DNA甲基化测序的金标准4。2012年,Benjamin P. Berman和Peter 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0-02

  • PN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了诺奖获奖技术的关键改进

    获得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们因开发了一种名为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的技术而受到表彰。这项技术是革命性的,因为它使科学家能够以高分辨率看到生物分子的原子结构。但是低温电子显微镜仍然有一个缺点:它只对大分子成像有效。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化学家与制药行业的科学家合作,已经开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使低温电子显微镜也有可能获得小蛋白质分子的高质量图像。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20纳米的立方体蛋白质结构,称为支架,具有坚硬的三脚架状突起,可以固定小蛋白质。在处理图像时,支架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从图像中删除,只留下科学家正在分析的小蛋白质的复合3D图像。中小型蛋白质是潜在新药研究的热点,这些新药

    来源:AAAS

    时间:2023-10-01

  • 新技术有助于准确识别骨骼的脆弱性

    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是评估骨量和评估骨折风险的金标准。但新技术揭示了仅靠DXA无法填补的知识空白,有时表明需要额外的程序来准确评估骨骼健康。9月27日至30日在费城举行的2023年更年期协会年会上,一份报告将重点讨论更好地诊断骨骼脆弱性的技术发展。关于骨骼健康的讨论与绝经后妇女特别相关,因为绝经过渡期间雌激素水平下降,她们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和骨质减少症。通过DXA测量骨矿物质密度是确定女性是否易患脆性骨折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骨骼的大部分强度(60-75%)是由骨量决定的。但骨量本身并不能说明女性骨骼的强度和骨折的风险。在2023年绝经学会年会上,哥伦比亚大学内分泌科的Marcella W

    来源:AAAS

    时间:2023-09-28

  • 针对癌细胞的新方法

    在他们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的研究中,Wei Wang博士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点击释放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crPROTACs)的新策略,该策略只允许在癌细胞中激活和释放PROTACs。(Wang是R. Ken Coit药学院药理学和毒理学系教授,亚利桑那州药物发现中心联合主任,BIO5研究所和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成员。他最近获得了首届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基础科学研究奖。)Wei Wang说:“这些研究开辟了向癌细胞输送抗癌药物的新途径。我们正在探索治疗更具挑战性的衰老癌细胞和其他疾病的技术。”PROTACs是科学

    来源:University of Arizona Health Sciences

    时间:2023-09-28

  • 基于纳米孔测序的新方法可实现多重标志物的检测

    目前,许多疾病都是通过血液检测来诊断的,这种方法只检测一种生物标志物(比如蛋白质或其他小分子),或最多检测几种相同类型的生物标志物。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与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够同时分析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标志物。这方便临床医生收集到更多有关疾病的信息。例如,目前对心力衰竭的检测是通过寻找几种常见的蛋白质来判断病情是否存在。新方法能够额外检测40种不同类型的miRNA分子。它可以同时检测同一临床样本中的蛋白质、小分子(如神经递质等)和miRNA,为更精确的诊断提供全面的数据。研究人员在健康参与者的血液样本上开展

    来源:AAAS

    时间:2023-09-27

  • 研究人员开发了针对癌细胞的新方法

    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激活特定分子来靶向癌细胞,同时不伤害健康细胞。在他们最近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的研究中,Wei Wang博士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点击释放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crPROTACs)的新策略,该策略只允许在癌细胞中激活和释放PROTACs。Wei Wang说:“这些研究开辟了向癌细胞输送抗癌药物的新途径。”“我们正在探索治疗更具挑战性的衰老癌细胞和其他疾病的技术。”protac是科学家设计用来分解体内特定蛋白质的分子。它们现在被探索作为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方法;然而,其中一个挑战是,由于不受控制的蛋白质分解,它们可能对健康细胞有害。Wa

    来源:AAAS

    时间:2023-09-2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合计算预测和设计揭示无序蛋白结构域的靶标识别机制

    中国科大刘海燕教授、陈泉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王文宁教授合作,采用蛋白质结构预测、序列设计等计算手段与蛋白质互补分析和深度突变扫描、X射线晶体学、NMR等实验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固有无序的4.1G蛋白C端结构域识别其固有无序靶标的结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Combined prediction and design reveal the target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an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 interaction domain”为题,于2023年9月1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固有无序蛋白(Intr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3-09-27

  • GPU加速的高性能盲对接方法

      来源:ACS美国化学会  英文原题:DSDP: A Blind Docking Strategy Accelerated by GPUs  通讯作者:  高毅勤,北京大学  作者:YuPeng Huang, Hong Zhang, Siyuan Jiang, Dajiong Yue, Xiaohan Lin, Jun Zhang, Qinyi Gao*  背景介绍  分子对接是药物开发过程中发现候选分子的关键步骤,由确定位点、药物构象采样、打分、排序等步骤组成。在虚拟筛选任务中,一般通过靶蛋白和某些配体的共晶结构来确定结合位点的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3-09-26

  • 巴西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净化被草甘膦污染的水的方法

    圣保罗州立大学(UNESP)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从水中去除草甘膦的策略,草甘膦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除草剂之一。受循环经济概念的启发,这项技术是基于甘蔗渣,一种由制糖和乙醇工厂产生的废料。分离的和化学功能化的甘蔗渣纤维可用作吸附剂材料。Maria Vitória guimares Leal告诉Agência FAPESP,“草甘膦附着在其表面,通过过滤、脱液或离心去除水污染物。”她是发表在《纯粹与应用化学》杂志上的一篇关于这项研究的文章的第一作者。吸附是分散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的分子附着在固体不溶性表面(通常是多孔的)的过程。草甘膦由于其成本低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潜力大,被广泛用于控制杂草、入侵物种和农业

    来源:AAAS

    时间:2023-09-26

  • 中国学者Cell发布植物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突破

    重力作为地球上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物理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正向重力性),有利于植物的固着及对土壤中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植物的茎向上生长(负向重力性),有利于其获得更好的光照条件以及生长空间等。植物的向重力性可分为重力感受、信号传递以及不对称生长三个过程。重力感受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对重力这一矢量物理信息的感知,其次是将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变为生理生化信号。  1880年,Charles Darwin在《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s》一书中阐明了种子植物根部感受重力方向的区域是根尖,而后三位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3-09-25

  • 新方法揭示了日常用品中人造化学物质与青春期推迟之间的联系

    在海牙举行的第61届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在日常用品(如防水衣服、雨伞和食品包装)中接触到较高水平的合成化学物质,更有可能在青春期发育较晚。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更好地规范这些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和使用。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也被称为“永久化学品”,使表面抵抗污渍、水和油脂,是在环境和我们体内非常持久的人造化学品。这些化学物质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这意味着它们会干扰身体的激素,可能对青春期和儿童发育产生有害影响。PFAS先前与生育能力下降、甲状腺疾病和肥胖有关。在这项研究中,作为卑尔根生长研究2的一部分,挪威的英格尔维尔德·哈尔斯·福森博士及其

    来源:AAAS

    时间:2023-09-25

  • 中国学者Science发文:通过创建全基因组分析新方法发现93万年前人类经历的严重群体瓶颈

                     图 现代人走出非洲以及远古时期经历的严重群体瓶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270674、9113101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潘逸萱研究组合作创建计算生物学新理论方法并在人类进化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新的全基因组分析方法发现人类在早、中更新世过渡期经历严重的群体瓶颈(Genomic inference of a severe human bottleneck during the Early to M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9-22

  • 新的回收方法对抗塑料垃圾

    废物流中几乎80%的塑料最终被填埋或堆积在环境中。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将传统上不可回收的塑料废物混合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学物质,为对抗全球塑料废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这项技术是由ORNL的Tomonori Saito和前博士后研究员Md Arifuzzaman发明的,它使用了一种非常高效的有机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分解各种塑料,包括各种消费塑料的混合物。现在就职于Re-Du的Arifuzzaman是创新十字路口的现任研究员。与传统的以石油为基础的生产相比,从塑料废物中生产化学品需要更少的能源,释放更少的温室气体。科学家们说,这种途径为实现净零社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该研究

    来源:AAAS

    时间:2023-09-22

  • 人口研究所郭超研究团队发表5G技术发展的老龄健康效益评估创新性成果,以实证研究助力智慧老龄社会与健康中国建设

    封面截图2023年8月20日,Global Transitions上发表了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郭超研究员课题组题为“The effect of 5G policy development on self-rated health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的研究成果,以实证研究助力智慧老龄社会与健康中国建设。该期刊是一本关注于人类和地球健康发展的交叉科学的新创重点期刊,其最新发布的2022年CiteScore为17.8,在Scopus数据库中的发展(Development)领域298种期刊中排名第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9-22

  • Science Advances:一种检测致命传染病早期发病的方法

    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检测致命传染病早期发病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灵敏,有朝一日可能会彻底改变流行病的医学方法。《科学进展》杂志描述了这项测试,它是一个包含在计算机芯片中的电子传感器。它采用纳米球——由更微小的遗传物质颗粒组成的微小球形团块,每个纳米球的直径比人类头发的宽度小1000倍——并将该技术与先进的电子技术相结合。罗格斯大学工程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该研究的作者之一Mehdi Javanmard说:“在COVID大流行期间,一种不存在但可能阻止病毒传播的东西是一种低成本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标记出被称为‘安静感染者’的人,即那些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患者,因为他们没有表现出症状

    来源:AAAS

    时间:2023-09-21


页次:10/494  共9879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