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创新,深耕本土:Abcam在中国的战略新篇章
中国生命科学行业正从野蛮生长的量扩阶段,步入以可重复性、数据价值与科研转化效率为核心的新一轮洗牌周期。 伴随着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演化,生命科学市场的“痛点”也发生了质变:从过去“哪里能买到”转向“哪里买得准、用得稳”;从价格敏感到结果敏感;从一次性买卖向长期合作。面对科研经费收紧与行业竞争加剧,实验室对于试剂的可靠性、生产可持续性与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市场上看到越来越多未经验证、品质不可控的“低价试剂”,这种无序竞争正在反噬科研效率与产业信誉。 “抗体的真实成本,远不止采购价格。”来自Nature和eLife的研究显示,每年全球约有3.5亿至10亿美元科研经费被浪费在性能不佳
-
微生物学领域的科学流动性研究: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突破
微生物学(Scientific mobility in microbiology)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知识流动浪潮。研究人员Leanid Laganenka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微生物学家们的跨国界、跨机构流动显著促进了新技术(如CRISPR-Cas9)的传播和学科交叉融合。这种科学流动性不仅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AMR)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进展,还催生了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等新兴领域的发展。研究数据表明,高水平科研人员的流动轨迹与重要科研成果产出呈显著正相关,这为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启示。
来源:TRENDS IN Microbiology
时间:2025-07-16
-
磁性调控微凝胶机器人搭载干细胞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技术突破
膀胱疾病治疗领域迎来革命性突破!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患者长期饱受尿频、尿急和盆腔疼痛困扰,现有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传统干细胞疗法虽具潜力,却因膀胱独特的生理环境面临重大挑战—— glycosaminoglycan(糖胺聚糖)黏液层像天然屏障阻碍干细胞渗透,而频繁排尿又使注入的干细胞快速流失。目前临床只能通过侵入性注射将干细胞直接送达膀胱黏膜下层,这种方法不仅创伤大,疗效还难以保证。韩国浦项科技大学(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Hyunsik Choi和Sei Kwang Hahn团队在《Biomaterials
来源:Biomaterials
时间:2025-07-16
-
基于非接触式声波组装的液态微胶囊3D构建技术及其在自下而上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在追求构建仿生组织的道路上,科学家们一直面临着一个核心矛盾:如何在保持细胞活力的同时,实现复杂组织结构的高精度构建?传统方法如层层自组装(LbL)耗时长达12小时,而磁引导或生物打印等技术又面临设备复杂、成本高昂的困境。更棘手的是,现有的固态基质往往限制了细胞的动态重组能力,使得构建的组织难以模拟天然组织的动态特性。这些挑战严重制约了组织工程在再生医学和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来自COMPASS研究组(隶属于CICECO - 阿威罗材料研究所,葡萄牙阿威罗大学)的研究团队在《Biomaterials》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巧妙地将电液动力雾化(EHDA)技术与声波组装相结合,开发出一种
来源:Biomaterials
时间:2025-07-16
-
基因工程改造细胞分泌miR-133高载量细胞外囊泡靶向治疗心血管钙化的创新研究
心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最危险的病理特征之一,约44%的重度钙化患者会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尽管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向成骨样细胞转化是钙化的核心机制,但临床上始终缺乏特异性干预手段。传统药物递送系统面临靶向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瓶颈,而天然存在的细胞外囊泡(EVs)虽具有理想递送载体特性,却受限于微小RNA(miRNA)装载效率低下、囊泡结构易损等技术难题。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Eun Ji Chung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突破性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VSMCs建立"细胞工厂",使其持续分泌富含治疗性miR-
来源:Biomaterials
时间:2025-07-16
-
基于MS1特征库的虚拟运行间匹配定量技术GlyPep-Quant显著提升位点特异性糖基化鉴定精度
糖基化修饰作为癌症的重要标志物,其位点特异性分析长期受限于质谱数据解析率低和定量缺失值问题。传统DDA(数据依赖性采集)模式因糖肽谱图解释率不足,导致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中糖链定量重现性差,阻碍了糖基化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转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研究中,开发出GlyPep-Quant创新平台,通过整合机器学习与特征库策略,实现了糖蛋白质组学的突破性进展。研究采用三步核心技术:1)基于随机森林模型评估LFQ-MBR(无标记定量-运行间匹配)置信度,建立两步洗脱曲线提取法;2)利用胃癌患者血清队列(发现集70例/验证集30例)构建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7-16
-
Waters将以175亿美元收购BD的生物科学和诊断业务
Waters(沃特世)公司与BD(碧迪医疗)公司于本周一宣布,Waters将以约175亿美元收购BD的生物科学和诊断业务。此次交易将采用反向莫里斯信托结构,即BD的生物科学和诊断业务将被分拆给股东,随后与Waters进行合并。交易完成后,BD原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39.2%的股份,Waters原股东将持有剩余60.8%的股份。Waters公司还将承担约40亿美元的债务。Waters公司总裁兼CEO Udit Batra在电话会议上表示,该交易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末完成,预计2025年的收入约为65亿美元。他指出,在交易完成后,Waters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中至高个位数的收入增长。Ba
-
综述:透视微生物互作: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实验室基础的2D与3D MALDI-MSI微生物互作研究传统微生物研究长期依赖琼脂平板共培养(如细菌-细菌、细菌-真菌二元体系),而MALDI-MSI技术通过保留代谢物空间分布信息,揭示了微生物相互作用界面的化学对话特征。例如在共培养1-7天后,拮抗区域产生的色素变化或抑制带可通过质荷比(m/z)成像精准定位,结合串联质谱(MS/MS)或离子淌度(IMS)实现代谢物鉴定。值得注意的是,Watrous团队开发的3D重构技术突破了二维限制,实现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交换模式的可视化。人工环境重建技术透明土壤(Transparent Soil)和SoilBox系统的创新应用,使研究者能在受控条件下模拟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时间:2025-07-16
-
基于计算设计的H5纳米笼疫苗:插拔式展示技术引发泛H5流感免疫应答
计算设计H5抗原的诞生面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HPAI)的跨洲传播和哺乳动物间传播风险,研究团队通过DIOSynVax计算平台,从全球流感数据库(GISAID)中筛选进化保守位点,设计出名为DIOSvax-H5inter的嵌合抗原。该抗原位于系统发育树的2.1.3.2与2.2分支之间,与当前流行的2.3.4.4b毒株存在41个氨基酸差异,但覆盖了12个主要H5亚型的共性表位。纳米笼技术的精妙组装利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的mi3纳米笼(直径约20nm)作为载体,通过SpyTag003/SpyCatcher003共价连接系统,将三聚体化的HA抗原(经T4噬菌体foldon结构域稳定)以多价形式
来源: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时间:2025-07-16
-
礼来制药6.5亿美元携手Juvena Therapeutics:靶向肌肉健康创新疗法开发
礼来制药(Eli Lilly)与Juvena Therapeutics签署价值超6.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促进肌肉健康的新型分子。双方将利用Juvena的JuvNET平台,以人类干细胞分泌蛋白为起点筛选能恢复肌肉功能的药物靶点。值得注意的是,Juvena已通过该平台开发出核心候选药物JUV-161——一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融合蛋白。IGF2作为类似胰岛素的蛋白激素,由肌肉前体细胞分泌并参与成肌细胞分化。JUV-161能重建调控肌肉生长与代谢的AKT信号通路,目前正针对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肌肉萎缩性疾病开展首次人体试验。近期,肌肉增强药物成为生物医药界关注焦点。这源于诺和诺德
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7-16
-
基于免疫信息学方法靶向疟疾血液期的多表位疫苗开发研究
疟疾这个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威胁,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其中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造成的死亡占比超过90%。虽然青蒿素等药物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日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让科学家们忧心忡忡。更棘手的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两款疟疾疫苗RTS,S和R21都存在接种程序复杂、保护效果有限等问题。面对这一困境,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区域医学研究中心(ICMR-RMRC)的研究团队另辟蹊径,通过创新的免疫信息学方法,开发了一种靶向疟疾血液期关键蛋白的多表位疫苗,相关成果发表在《Human Immunology》上。研究人员采用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技术路线:首
来源:Human Immunology
时间:2025-07-16
-
综述:化学蛋白质组学中邻近标记技术的最新进展:为体内应用铺平道路
CAFs在单细胞技术时代的全新认知随着单细胞和空间技术的突破,研究者发现CAFs存在三大功能亚群:肌成纤维样CAFs(myCAFs)专精于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炎症性CAFs(iCAFs)分泌细胞因子驱动慢性炎症,而抗原呈递CAFs(apCAFs)能激活CD4+ T细胞。这些亚群在空间分布上形成特殊生态位,如胰腺癌中myCAFs富集于肿瘤边缘形成物理屏障,而iCAFs聚集于缺氧区域。细胞外囊泡:CAF通讯的隐形信使CAF分泌的EVs携带非编码RNA、Wnt蛋白等活性物质,可诱导正常成纤维细胞转化为CAFs。黑色素瘤中,CAF-EVs通过miR-155介导的TERF2IP/NF-κB通路促进
来源: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
时间:2025-07-16
-
兔胫骨载荷模型中载荷方向对有限元应变预测的影响及其优化方法研究
骨骼作为活体组织具有惊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根据机械刺激动态调整其结构和性能。这种被称为"骨功能性适应"的现象,解释了为什么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会骨质流失,而运动员则拥有更致密的骨骼。然而,精确量化机械载荷如何影响骨重建过程,始终是骨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挑战。目前,啮齿类动物虽是常用模型,但其缺乏人类典型的骨皮质重建特征,且微小骨骼尺寸限制了应变测量和分子分析的精度。针对这一科学难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兔胫骨体内加载模型。这种模型不仅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重建特征,更大的骨骼尺寸也更适
-
杂交捕获长读长测序与同源单倍型从头组装:血友病综合检测技术的突破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由F8或F9基因缺陷引起。尽管基因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但F8基因的复杂变异——尤其是内含子22同源区(int22h)的重排——仍是传统方法的检测难点。目前临床常用的多重技术组合不仅成本高昂,且流程繁琐。更棘手的是,约45%的重型血友病A患者存在int22h相关重排,但常规短读长测序和PCR技术难以精准捕捉这些变异。这一技术瓶颈直接影响了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准确性,亟需一种高效、全面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基于PacBio长读长测序平台的综合检测方案。该研究通过优化杂交捕获长读长测序(hybridization capture lon
来源:Biotechnology Reports
时间:2025-07-16
-
激光驱动生物质快速热解新方法:生物炭特性调控与功能化应用研究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激增,生物质能作为碳中和的可再生能源备受关注。传统生物质热解技术面临重大挑战:商用热重分析仪(TGA)加热速率仅0.83-1.67°C/s,固定床反应器缺乏实时质量监测能力,这些限制严重阻碍了对快速热解(≥10°C/s)条件下生物炭特性的系统研究。更关键的是,现有技术难以解释加热速率与温度对生物炭导电性能的协同作用机制——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功能化碳材料的开发应用。中国的研究团队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突破性成果,开发出革命性的激光驱动快速热解系统(LFP)。该系统集成300W双激光加热、±1.5%精度的红外热成像和0.0001g分辨率的分析天平,实
来源:Bioresource Technology
时间:2025-07-16
-
利用榴莲壳生物质制备富氮多孔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实现染料降解与同步产电的创新研究
【研究背景】纺织工业排放的难降解偶氮染料废水严重威胁水体生态,传统处理方法存在能耗高、二次污染等问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虽能同步实现污染物降解与生物产电,但其核心瓶颈在于阳极材料的电子传递效率(EET)和微生物负载能力。榴莲壳(DS)作为东南亚地区大量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具有高纤维素含量(60.5%)和天然多孔结构,是制备生物质碳的理想原料。【研究团队与方法】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团队通过高温碳化结合吡咯原位聚合技术,以碳毡(CF)为基底构建了PPy-DSC/CF复合阳极。主要技术包括:1) 热重分析确定DS最佳碳化温度;2) 电化学活化法引入氮掺杂(N-doping);3) 聚
来源:Bioresource Technology
时间:2025-07-16
-
多循环蒸汽爆破联合亚临界水水解技术:一种最大化稻壳糖类产率的集成工艺
在全球每年产生超过1亿吨稻壳的背景下,这种富含纤维素(约35%)和半纤维素(约25%)的农业废弃物却面临"用之无方、弃之可惜"的困境。传统焚烧处理不仅造成空气污染(CO2和颗粒物排放),更浪费了其中宝贵的糖类资源。稻壳的结构复杂性源于木质素的包裹和纤维素结晶区,这使得常规方法难以高效释放可发酵糖(FS)。为此,来自巴西的研究团队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研究,开创性地将多循环蒸汽爆破(SE)与亚临界水水解(SWH)相结合,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研究采用三步关键技术:首先对稻壳进行1-3次SE处理(180°C,5分钟/次),随后进行SWH(230/260°C,
来源:Bioresource Technology
时间:2025-07-16
-
基于离子交换耦合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污水主流处理工艺创新研究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主流污水(MMW)处理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生物脱氮(BNR)工艺虽广泛应用,却存在"双高"痛点——需消耗大量能源满足硝化过程的氧气需求,又需投加外碳源支撑异养反硝化。更棘手的是,这种工艺让本可用于生物能源生产的有机碳源在脱氮过程中被白白消耗。在此背景下,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技术因其"一石三鸟"的优势(节能60%、减碳40%、污泥减量90%)成为研究热点,但该技术应用于低氨氮、高有机物的城市污水时,面临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和异养反硝化菌(HD)竞争抑制的核心瓶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创新成果
来源:Bioresource Technology
时间:2025-07-16
-
化能自养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生物浸出高炉粉尘中锌元素的创新工艺与循环经济价值研究
钢铁工业每年产生大量含锌高炉粉尘,这些粉尘因锌元素在冶炼过程中的挥发性会形成炉壁结瘤,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传统火法冶炼Waelz工艺虽能回收锌,但存在能耗高、二次污染等问题。如何选择性提取锌并保留铁资源,成为实现冶金循环经济的关键瓶颈。奥地利研究人员在《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的研究中,开创性地利用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的生物氧化特性,通过其代谢产生的生物硫酸选择性浸出高炉粉尘中的锌。研究采用fed-batch搅拌反应器系统,通过动态氧传输系数(kLa)测定优化通气参数,在125 g L-1超高粉尘负荷下,
来源: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时间:2025-07-16
-
基于磁性微球与荧光标记技术的miRNA-320b生物传感器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食管癌作为全球第六大癌症死因,在中国占全球死亡病例的56%,其早期诊断长期依赖内镜等侵入性检查,患者依从性差且医疗资源消耗大。miRNA-320b作为食管鳞癌(ESCC)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组织和血清外泌体中显著高表达,但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不足、操作复杂等缺陷。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新性荧光生物传感器系统。该研究采用羧基化磁性微球为载体,通过EDC/NHS活化后固定Cap-DNA探针,利用碱基互补配对捕获miRNA-320b。创新性地引入3-氨基苯硼酸(3-APBA)作为桥接分子,其硼酸基团特异性识别miRNA-320b 3'端核糖顺式二醇结构,通过硼酸酯化共价连接羧基荧光素,实现
来源:Biocatalysis and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