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PLOS Pathogens|张军杰研究组在疱疹病毒裂解复制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4年4月16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军杰教授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上在线发表题为“Palmitoylation of KSHV pORF55 is required for Golgi localization and efficient progeny virion produc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病毒蛋白ORF55在裂解复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KSHV是一种人类肿瘤疱疹病毒,其感染可引起卡波氏肉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KSHV编码超过80种病毒蛋白,其中许多病毒蛋白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4-04-18

  • 王东信团队在BMJ发文,报告围产期抑郁防治新进展

    4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王东信教授团队在医学顶级期刊The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IF=105.7)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a single low dose of esketamine after childbirth for mothers with symptoms of prenatal depression: randomised clinical trail”的论著。该研究在有产前抑郁症状的产妇群体中尝试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并评估其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4-18

  • Cancer Cell:张宁/吴健民/杨兴团队揭示肝癌治疗的药敏分子分型和耐药新机制

    肝癌是中国高发恶性肿瘤。由于其广泛的肿瘤异质性,最新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方案仅对20~30%的患者有效,并且缺乏指导精准用药的药敏分子分型。因此亟需研究可以指导肝癌精准用药的分子分型和揭示新的耐药靶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宁教授团队,近年来一直聚焦于肝癌异质性探究,通过一系列前期工作揭示了肝癌的基因组异质性(Gastroenterology, 2016)、表型异质性(Cancer Cell, 2019)、单细胞拷贝数异质性(Gas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4-18

  • 清华大学药学院李寅青团队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丕龙团队合作揭示基因表达的“保温杯”

    最新科研速递! The latest research 清华大学药学院李寅青团队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丕龙团队合作揭示基因表达的“保温杯”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4-18

  • 材料学院雷霆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报道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纤维的连续生产

    纤维具有独特的一维结构、优异的柔韧性和可编织性,非常适合无缝集成到织物和可穿戴设备中,在可穿戴电子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对于纤维电子而言,机械性能和电学性能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同时实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器件性能仍面临挑战。共轭高分子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其加工成纤维将进一步拓展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然而,共轭高分子较差的机械性能和不成熟的纺丝工艺阻碍了其在纤维电子和可穿戴领域的应用。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霆研究员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ultratough semico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 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课题组通过构建拟南芥十二重突变体揭示雌蕊顶端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

    被子植物的花是植物演化中的重要创新性状。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其中雌蕊是最重要的雌性生殖器官。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雌蕊形成复杂的结构以顺利完成有性生殖过程。雌蕊顶端包括柱头和花柱,是接收花粉、促进花粉萌发和生长以完成双受精的关键门户,与农作物的产量密切相关。雌蕊顶端精细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到目前为止,对该科学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2024年4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植物学专业期刊Plant Cell上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 factor TCP4 controls the identity of th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 我国学者在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预测模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PTCs模型助力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50005、81827809、82372885)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席建忠教授、叶步青副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姜丽岩教授研究团队在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预测模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患者来源的肿瘤样细胞簇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和免疫治疗(Patient-derived tumor-lik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18

  • 中山大学Nature Aging发文:第一个全面的人体骨骼肌衰老图谱

    肌肉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并试图对抗其影响,现在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更好地理解了人类衰老肌肉的第一个全面图谱。来自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他们在中国中山大学的合作者运用单细胞技术和先进的成像技术分析了来自17个成年人的骨骼肌样本。通过比较结果,他们对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变化背后的许多复杂过程有了新的认识。该图谱今天(4月15日)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揭示了新的细胞群,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一些肌肉纤维比其他肌肉纤维衰老得快。它还确定了肌肉用来对抗衰老的补偿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发现为未来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了途径,以改善肌肉健康和生活质量。这项研究是国际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绘制人

    来源:AAAS

    时间:2024-04-17

  • Cell文章:周斌组发现成体肺泡干细胞的再生起源

    北京时间4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成果“Tracing the origin of alveolar stem cells in lung repair and regeneration”。该研究建立了追踪肺上皮细胞的Cre-loxP和Dre-rox双同源重组酶介导的遗传谱系示踪新技术,结合多种小鼠肺脏损伤模型,系统研究了肺泡上皮干细胞的再生起源并揭示其细胞命运调控的分子机制。该工作不仅为肺脏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突破口,也为器官发育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肺作为一个复杂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4-17

  • 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细胞基础

    4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栋研究组、陈洛南研究组与北京大学白凡研究组和深圳湾实验室于晨研究组合作研究成果:Sex differences orchestrated by androgen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该研究工作系统性地解析了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细胞基础。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性别是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生物特征之一。性别差异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发育、生理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比如绝大多数的非生殖系统癌症高发于成年男性,与之相反,自身免疫性疾病则相对高发于成年女性。性别差异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4-17

  • 新疆生地所科研人员荣获两项发明创业奖

    4月12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发明创业奖颁奖大会”,为来自全国各行业的389个集体和154名个人颁发了发明创业奖证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裴亮、陈亚宁、郭志国(所外)、段培高、多佳、李文锋等申报的项目“干旱区水污染治理及非常规水资源化复合技术及应用”获得年度创新奖一等奖,裴亮获得第十三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发明创业奖是中国发明协会为发明家设立的国家最高奖项,2005年由科技部批准,中国发明协会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注册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由人物奖、成果奖、创新奖、项目奖四个子奖项组成。中国发明协会是具备国家科技奖提名资格的组织机构。创新奖和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4-17

  • 高寒生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在牦牛肉品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与季节性草畜供给失衡等因素,致使牦牛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适应机制。瘤胃微生物内环境调控是支持牦牛抵御恶劣高寒环境的重要营养库。研究瘤胃微生物与牦牛肉品质的季节性变化关系,对于明晰放牧牦牛肉品质变化机制和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具有科学意义。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寒生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以放牧牦牛为研究对象,以牧草营养组成、肠道微生物和牦牛肉品质为切入点,采用16S rRNA测序和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探究了不同物候期牧草组成对牦牛胃肠道微生物及肉品质的影响,阐明了“物候期牧草-瘤胃微生物-牦牛肉品质”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4-17

  • 《云南重要天然药物分子鉴定》出版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研究所和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合作编写的《云南重要天然药物分子鉴定》专著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草衍义》记载:“夫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干人命。用药亦然,一误即便隔生死。”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是中药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中药材鉴别历史长达千年,鉴别方式从“形、色、气、味”到“基原、性状、显微、 理化”鉴定,这些鉴定方法主要基于中药材基原植物的表达特征,这些特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使中药材真伪的准确鉴别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基于遗传物质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中药材的鉴别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从乌梢蛇、蕲蛇的高特异性P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7

  •  成都生物所在西南干旱河谷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格局方面取得新进展

    土壤胞外酶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和养分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确定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因素有助于理解微生物资源分配的调控机制,这对预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何响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截至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湿润地区(如森林生态系统),十分缺乏对干旱地区的关注。此外,鉴于研究结果的相互矛盾,尚未形成关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纬度格局的统一认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课题组,以西南干旱河谷沿纬度梯度(23.2–32.3 °N)分布的自然灌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分布格局。通过量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控制作用,确定影响土壤胞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7

  • 李富宇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发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胆囊癌术后患者预后因...

    胆道外科李富宇教授团队于2024年3月28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IF:15.3)发表文章“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sected cases with gallbladder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胆囊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和独立预后因素,通过对既往胆囊癌回顾性研究的检索纳入以及样本量合并分析,验证了第八版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4-04-17

  • 付平教授、马良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代谢酶ACSS2介导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可缓解肾...

    2024年4 月13日,我院肾脏内科/肾脏病研究所的付平教授、马良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6.6)上发表了题为“Inhibition of ACSS2-mediated histone crotonylation alleviates kidney fibrosis via IL-1β-dependent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tubular cell senesc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在肾脏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发展的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4-04-17

  • 上海交大盛斌团队联合专家发文展望面向糖尿病诊疗的大语言模型潜力与前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盛斌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贾伟平教授和李华婷教授团队,以及清华大学黄天荫教授团队,汇聚来自美国、英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在权威学术刊物《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diabetes care: Potentials and prospects”(面向糖尿病诊疗的大语言模型:潜力与前景)的展望性文章。该文章全面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4-17

  • 陈鹏/樊新元团队报道用于原代生物样品研究的生物正交光催化邻近标记技术CAT-S

    细胞的生命活动受到各个亚细胞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中蛋白质网络的精细调控,以保证其有条不紊地进行。任一亚细胞区域中蛋白质“零件”的损坏或失调,就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细胞的异常乃至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亚细胞区域的蛋白质组,尤其是针对临床疾病相关的样品,一直以来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邻近标记(proximity labeling)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亚细胞器分离方法的局限,使得在活细胞中原位研究特定亚细胞蛋白质组成为可能。然而,基于生物催化的邻近标记技术往往需要对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以在胞内引入邻近标记酶(如APEX,BioID等),使其不适宜在难以基因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宋纯理团队发表关于β-受体阻滞剂协同PTH促进成骨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

    3月2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宋纯理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Bone Research杂志上发表题为“β-Receptor blocker enhances the anabolic effect of PTH after osteoporotic fracture”(《β受体阻滞剂增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PTH的成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β-受体阻滞剂加强特立帕肽的促成骨作用,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潜在价值。论文截图骨质疏松症是全球老年人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愈合困难,还会增加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目前,对于骨折后如何有效预防骨折后骨丢失和再发骨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 我国学者在耐药肿瘤治疗和逆转肿瘤耐药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模拟宿主防御肽的抗肿瘤β-多肽聚合物与化疗药物的新型协同策略逆转肿瘤耐药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0)等资助下,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基于模拟宿主防御肽的抗肿瘤β-多肽聚合物与化疗药物的新型协同策略逆转肿瘤耐药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膜裂解抗肿瘤β-多肽聚合物与化疗药物的协同组合可逆转肿瘤耐药性(Reversing Anticanc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17


页次:2/1513  共30257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