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交大张何朋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发表研究进展:非互易活性物质中的涌现手性和无序超均匀态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张何朋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非互易活性物质中生成了时间依赖的手性态,并发现了无序超均匀的密度涨落。该研究成果以“Emergent Chirality and Hyperuniformity in an Active Mixture with Nonreciprocal Interactions”为题,于2024年3月14日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左图:非互易作用的机器人形成集体手性态,插图为机器人实物。右图:处于吸收转变点的手性态呈现出超均匀的密度涨落,静态结构因子遵守幂律标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26

  • 北京大学团队“AI+人文”跨学科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

    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并设计、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参与研发的有关定量文化分析系统的研究论文登上Nature旗下唯一人文社科期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该项研究的发表与介绍核心算法的研究论文在该刊的发表相距不到一年。两篇论文的详细信息如下: Evol project: a comprehensive online platform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ncient literature  Jun Wang, Siyu Du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26

  •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自然》子刊发文:找到促进骨愈合潜在新路径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再次联合西澳大利亚大学郑铭豪教授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穿骨皮质血管生成的新机制:骨细胞通过线粒体转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进一步扩展了骨细胞及其线粒体转移在维持骨稳态环境领域的认识。   以往认为骨细胞是静止细胞,近年,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针对骨细胞及其线粒体展开多项研究发现,骨细胞及其线粒体在骨骼系统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穿皮质血管(TCVs)是在骨皮质内连接骨髓和骨外膜之间毛细血管。TCVs提供了高效的骨内外的血液运输,并参与免疫细胞的运输。然而TCVs的生成机制尚不清楚。既往有研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4-03-26

  • CCS Chemistry | 完成了rhodomollacetals A-C的首次全合成

    2024年3月15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贾彦兴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CCS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了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Bioinspired Total Syntheses of Grayanotoxins II/III, Kalmanol, and Rhodomollacetals A-C with Three Distinct Skeletons” 。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很多天然产物天然含量低、分离提取困难等因素限制了其后续的活性研究,因此,如何实现活性天然产物的大量合成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天然产物全合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3-25

  • 物理学院王楠林课题组与合作者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非平衡态太赫兹光谱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中心王楠林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利用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系统研究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La2-xBaxCuO4的非平衡态光学响应,在存在超导和条纹序竞争的样品(x=0.114,0.125)中发现近红外泵浦光可以熔化条纹序但并不能诱导瞬态三维超导。该工作以《La2−xBaxCuO4体系中光致竞争条纹序熔化但未诱导超导》(Light-Induced Melting of Competing Stripe Orders without Introducing Superconductivity in La2−xBaxCuO4)为题,于2024年3月4日发表在《物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2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cience最新发文:植物中首个BR转运蛋白ABCB19

    2024年3月22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团队的研究突破,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rabidopsis ABC transporter ABCB19 in brassinosteroid export”。该研究中,团队鉴定了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并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制。这项成果填补了BR激素信号研究领域的关键空白,对理解BR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油菜素甾醇类激素是

    来源:AAAS

    时间:2024-03-23

  • 栅格素化使中温硒化铅热电材料的制冷性能优于碲化铋

                     图 通过Pb自补偿(晶格素化)策略实现了载流子迁移率的大幅提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101)等项目的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教授率领其团队,在热电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栅格素化使中温硒化铅热电材料的制冷性能优于碲化铋(Grid-plainification enables medium-temperature PbSe thermoelectrics to cool better than Bi2Te3)”为题,于20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23

  • 新疆生地所在天山野果林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研究中获进展

      天山野果林分布于我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包括野苹果、野杏、野核桃和野生樱桃李等,是全球许多栽培果树的起源地,是人类宝贵的野生种质基因库。然而近十几年来,受病虫害、人类扰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天山野果林生态系统发生大面积退化,甚至植株死亡。我们知道,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增强树木自身抵抗力,稳定土壤碳库,维持生境质量,并改善树木生长状况。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树木本身的生理生态变化,而很少研究树木退化或死亡冠幅下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对这些科学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受损森林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并从土壤生物属性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研究所在雌雄异株植物株高二态性对花粉和种子散布的影响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被子植物中,雌雄异株植物的雌雄个体在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等多方面呈现差异化特征,通常称之为“性二态”。尽管被子植物的性二态不如多数动物那么显著,但也有许多雌雄异株植物的部分性状呈现明显的性别间差异,并且部分性二态特征在雌雄异株类群中呈现趋同演化现象。对风媒传粉的雌雄异株植物而言,植株高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性状,除了直接影响个体间对光照等资源的竞争外,植株高度可能影响雌雄两性的繁殖成功。对于雄性而言,花粉从较高位置的花药释放,在沉降之前会形成更广泛的水平扩散,从而提高雄性适合度;对于雌性而言,较矮的株高将有利于接受更多的花粉落置,由此提高雌性繁殖成功。株高不仅可以通过影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性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自交综合征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被子植物交配系统频繁地由异交向自交转变,大约有10%~15%的物种呈现高度自交的特征。自交的谱系/物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尤其是当自交过程中繁殖保障优势(reproductive assurance)和基因的自动传递优势(transmission advantage)能够抵消近交衰退导致的适合度折损,自交便有可能受到选择。   然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自交谱系/物种又呈现相对一致的进化盲端(dead end)现象。持续自交的谱系/物种,其表型和基因组层面会发生一系列趋同演化的特征,称之为自交综合征(selfing syndrome)。通常认为,表型自交综合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挖掘野生杜鹃树皮粗糙、光滑关键调控基因取得新进展

      杜鹃花泛指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中国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约有530余种,杜鹃花种类繁多,花、叶兼美,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中高山杜鹃花冠硕大、花色绚丽、颜色丰富、株型优美、四季常绿,不仅可作高档盆花,还是园林绿化的珍贵树种和桩景,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以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及其后代杂交群体(Rhododendron agastum)为研究对象,开展关键功能基因挖掘研究。研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完成结核分枝杆菌甘露糖帽脂阿拉伯甘露聚糖101糖的一锅法合成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个古老而迄今依然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健康组织报告,仅2019年,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超过100万,新发结核病例约1000万。此外,出现耐药结核病、广泛耐药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进一步恶化了结核病的治疗。现在,结核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周期长和昂贵的过程。目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只有一种卡介苗疫苗。然而,卡介苗疫苗只对儿童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对成年人的有效率在0%到80%之间波动变化。因此,开发新的、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治疗和预防结核病仍然迫切和重要。   结核分枝杆菌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蜡状细胞壁,从而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花粉的UV-B辐射耐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环境胁迫因子,而耐受或适应环境胁迫的能力决定了它们的分布与丰富度。众多环境胁迫因子中,紫外辐射(UV-B)是影响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变化(大气组成改变、物种迁移等)背景下,植物面临的UV-B辐射会进一步增强。因此,植物耐受UV-B辐射的能力与适应机制受到进化生物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的普遍关注。尽管繁殖阶段是植物生活史中最敏感时期,但是,以往针对植物适应UV-B辐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器官(叶片),很少有研究探讨繁殖器官的响应机制,特别是经常暴露在阳光中的花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泛第三极植物多样性形成及创新驱动专题组通过对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发现人类活动影响了喜马拉雅地区核桃的遗传格局

      山地系统约占1/4的陆表面积,由于其较高的地形多样性和环境异质性,承载了地球上近1/3的陆生生物多样性。喜马拉雅作为令人瞩目的山地系统,平均海拔3326 m,面积6.62 105 km2, 拥有近一万种维管植物,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尽管该地区人烟稀少,被喻为“人类禁区”,但人类活动在该地区却有上万年的历史。由于该地区面积较大,地形环境多样,又涉及多个国家,使其具有较高的地缘政治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掣肘了喜马拉雅地区系统全面的科学研究,其中植物群体遗传学方面尤为突出。   胡桃(Juglans regia L.)和泡核桃(J. sigillata&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在栎属高山栎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基因渐渗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高山栎类植物是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根据不同的分类学观点,这个类群大概包含7-11个物种。除分布在喜马拉雅地区的高山栎(Quercus semecarpifolia)外,高山栎类近乎所有物种在横断山都有分布。在横断山区,高山栎类植物的分布海拔最低可到2000多米的干热河谷(如刺叶栎和长穗高山栎),最高分布海拔则高达4300米(川滇高山栎),因此这个类群也被称为喜马拉雅-横断山亚高山栎类(The Himalayan–Hengduan subalpine oaks),在现代主流栎属分类系统中属于冬青栎组(section Ilex)内的一个单系分支。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植物为什么发育丰富多彩的苞片?

      苞片(bract),是一种高度特化的、与花相关,但又是非花起源的似叶器官。苞片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特征(图1):颜色方面,具有从绿色到白色、红色、黄色、粉色和紫色以及多色,甚至随着发育时间的不同,苞片颜色发生改变,如鸽子树从花前期的绿色变为花期的白色(图1A, B)以及黄蓉花的苞片由花期的白色变为果期的绿色(图1C, D);形状方面,包括了叶形、杯形、船形和花瓣状以及长丝状等;大小方面,苞片呈现出巨大的变异,有的宽达近80厘米,有的却只有区区1毫米,相差近800倍。苞片着生位置多样,有着生在花序梗的基部(如鸽子树;图1A, B),有着生在小花梗上(如棉花;图1F),有的则密集着生形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种质资源库成功采集刺鳞草种子

      刺鳞草科(Centrolepidaceae)是禾本目的一个小科,近期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将刺鳞草科并入帚灯草科(Restionaceae)。不论刺鳞草科的系统位置如何变化,其是认识和解析禾本目生命之树不可或缺的一支,在我国只有刺鳞草(Centrolepis banksii)一种,仅记录分布于海南。   根据前期的文献和标本数据调研,国家植物标本资源数据库网站仅有3份国产刺鳞草的标本,且均采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刺鳞草在我国是否还有分布?在哪里?它的活植物到底长什么样?长期以来,国内植物分类学家和爱好者一直在寻找答案。2023年,种质资源库李德铢团队几经周折,三赴海南收集禾本目材料,在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与微生物所合作解析重要传粉昆虫熊蜂及其肠道微生物的极高海拔适应性

      高海拔环境具有低温、高辐射和低氧的特点,对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产生强烈的选择压力。熊蜂是亚高山和高山生境中物种最丰富、最重要的传粉者之一。在中国西南山地,60余种熊蜂分布在不同海拔,成为高山植物传粉的重要枢纽。大多数动物都有肠道共生菌,肠道微生物调节宿主的生理,影响其健康。以往在大型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表明,特定的肠道微生物表现出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性。然而,与哺乳动物相比,社会性的传粉昆虫,如蜜蜂和熊蜂的肠道微生物的高海拔适应性研究匮乏。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红团队长期开展中国西南山地植物-传粉昆虫互作研究,重点关注高山草甸传粉网络的时空格局,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昆明植物所首次发现被子植物雄性偏向基因的快速演化

      性二态(亦称“第二性征”)是雌雄异体的生物个体在繁殖器官以外的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等方面所呈现的差异化特征,它通常源于性别偏向基因的差异表达。相关的工作最早始于模式动物果蝇的性别偏向基因鉴定和演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在正选择和放松的纯化选择作用下,雄性偏向基因显示出较快的蛋白质序列演化速率。由于多数高等植物均为雌雄同株,即使在雌雄异株的植物中第二性征的发育通常也不明显,植物性别偏向基因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专题组、李洪涛研究员专题组和周伟研究员专题组合作,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葫芦科雌雄异株植物全缘栝楼(Trichosan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 这个“外星人”终于有名字了

      水玉杯属(Thismia)植物是一种完全真菌异养的小型草本,因奇特的外观、异常复杂和极度多样的花形态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已知全世界有105种以及一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洲温带以及美洲热带地区。传统的分类系统将水玉杯属(Thismia)置于水玉簪科(Burmanniaceae)水玉杯族(Thismieae),近期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该族与蒟蒻薯科(Taccaceae)互为姐妹群,而与狭义的水玉簪科亲缘关系较远,因此将水玉杯族(Thismieae)独立为水玉杯科(Thismiaceae)。我国自2002年在台湾省首次发现台湾水玉杯(T. taiw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23


页次:6/1503  共30043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