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又一年,回首2011年的每一天,蓦然发现这确实是笔墨厚重的一年,且不说学界中院士评选跌宕起伏,最高科技进步奖被撤销,更别提塑化剂,地沟油,双酚A等食品物品安全性问题频频出现,就连期待多年的首例胚胎干细胞临床实验也宣告夭折,不仅令人唏嘘。
       当然这一年来厚重的色彩也并非都是灰色,我们获得了国内有史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拉斯克奖,首个癌症病毒治疗方案获得成功,艾滋病治疗也出现了首个成功案例,无论是社会还是科学发展都在按照它们的脚步不急不缓的走来,不论悲喜……
       但记录的脚步并未停止,作为生命科学领域起步最早的“拓印者”,生物通自2005年起就开展了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十大新闻评选系列活动,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录生命科学领域成果、事件、科研热点,让更多的人关心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普及生命科学知识以及帮助科研人员把握生命科学发展方向。
       今年评选的范围依然是本年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生的事件,评选方法是由各杂志社及上届风云人物推荐,并生物通编辑部精选30条生命科学领域的候选新闻(欢迎读者另外来信推荐您心目中值得回顾的重要新闻),采用网络投票形式,在为期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读者对候选新闻进行投票,并最终结合专家意见,选出2011年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


屠呦呦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被誉为美国的诺贝尔奖。今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奖,她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 (artemisinin)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位科学家也由于饶毅教授的博文:“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而倍受瞩目。
饶毅推荐,青蒿素奠基者荣获2011美国诺贝尔奖
屠呦呦Nature medicine发表评述文章
纽约时报,Cell等报道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日本地震引发核辐射危害恐慌

日本今年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并引发了核电站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这给人们带来不亚于地震及海啸的威胁。目前从福岛核电站释放出来的放射性蒸汽和放射性物质已蔓延至多个区域,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这是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第二个被评为第七级的事件。
最新消息表明放射性物质已持续注入太平洋,科学家们纷纷探讨这一事件对于人类健康的长远影响……
日本地震引发核辐射 生物危害有多大?
PNAS公布日本放射性污染分布图

     
首个病毒治疗癌症成果案例 

人类与癌症的“拉锯战”进行多年,并且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癌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都急剧攀升,这使得癌症研究变得更加迫切。
今年我们获得了一项好消息:9月科学家们在《Nature》杂志上公布了世界上首个癌症治疗实验喜讯,首次利用一种静脉注射病毒靶向肿瘤,不会伤害到正常组织,而且这也是首次显示外源基因在静脉注射后能进行肿瘤特异性表达。

最新Nature重大成果:首个癌症病毒治疗成功案例
溶瘤病毒或可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 

  “瘦肉精门”拷问科学家的良知

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再起波澜:国内“瘦肉精”最初源头来自一位浙江大学曾任农业部饲料与动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的许梓荣教授,据称这位教授198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当访问学者,回国后写了关于“瘦肉精”的论文,被列为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
当今的社会纷纷攘攘,急功近利,浮躁的商业行为直逼最贴近民生的食品行业,从最开始添加甲醇的假酒,到著名的苏丹红事件,从引发奶业整个行业震动的三聚氰胺事件,到利用“孔雀绿”处理多宝鱼,利用避孕药催熟的黄鳝,这些等等事件中都不乏有学术人员的推波助澜——毕竟在第一线上的农民,或养殖业人员大部分都不会知道进行这样的处理。
“瘦肉精门”拷问科学家的良知
许梓荣教授与瘦肉精相关的11篇论文
新瘦肉精苯乙醇胺A是什么?

     
科技部撤销原西安交大教授科技进步奖

国家科技奖是我国科学界的最高奖项,今年2月,科技部宣布撤销了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原因是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这一时间引起了学界的轩然大波,著名学术杂志Nature也发表的新闻,高度关注这一事件,提出如果科研资助机构能从这次事件从吸取教训,奖项撤销事件或将给中国的科技资金的分配带来更大的透明度。撤销可疑的奖项,制定适当的同行审核程序,切断此类奖项与职位升迁之间的联系才可能遏制腐败的发生。

科技部撤销原西安交大教授科技进步奖
Nature新闻高度关注中国最高科技进步奖撤销事件

  iPS被证明会引发免疫排斥受到争议

如果说21世纪是干细胞的世纪,那么干细胞领域中最璀璨的明星莫过于iPS(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这项技术在短短几年间爆炸性发展,取得了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许多重要成果,其探索速度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这主要是因为iPS技术获取干细胞的能力可以绕过伦理争论用于临床治疗,当然其前提是能避免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但是今年6月一篇Nature文章却发现,这一前提被推翻了——研究人员证实iPSCs分化生成的多种组织移植至动物体内会产生快速免疫排斥反应,这是不是就说明iPS技术其实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呢?就此生物通采访了文章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裔科学家徐洋教授……
专访徐洋:iPSC会引发免疫排斥 还要继续研究吗?
徐洋教授Nature发表争议性iPS研究成果

--------------------------------------------------------------------------------------------------------------------------------------------------------------------------------------------------------
饶毅落选院士引发各方关注

两院院士评选一向倍受关注,但今年热议尤其激烈,原因是作为第一轮中科院候选院士的饶毅教授,在初步筛选中落选了,而且随后,饶毅教授立即发表博文,表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时间激起千层浪。
有不少科学家力挺饶毅,也有不少的评论认为这并不代表什么,之后饶毅教授更是接受了Science的专访,向中国的院士下“战书”……
饶毅: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毅落选院士 施一公表示“不理解” 
饶毅与第二轮候选院士论文成绩单比较
饶毅接受Science专访:向中国的院士下“战书”

  首例艾滋病被治愈病例

今年年初从德国Charité大学医学院传来了艾滋病治疗的重大好消息——研究人员通过干细胞移植手术,证明了一位43岁男性艾滋病患者被治愈。这是自艾滋病病毒1981年被发现以来,首例被证明的艾滋病治愈病例,相关成果公布在Blood杂志上。
另外,今年在艾滋病疫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猿猴疫苗实验成功;科学家们分离到了17种具有广谱中和艾滋病病毒变种活性的新单克隆抗体,这将为艾滋病疫苗筛选提供重要信息。
除此之外,国内还出现了“阴性艾滋病”的争论,首先是香港媒体报道了“阴性艾滋病”病毒,随后卫生部否认了这种说法,但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首的研究团队又提出“阴性艾滋病”患者的躯体症状并不完全是由心理作用产生的……
《Blood》重大突破:首例艾滋病治愈病例
Cell头条:艾滋病也许能治愈?
卫生部:所谓阴性艾滋是恐艾症状 无未知病毒

     
结构生物学重大突破:GPCR详细晶体结构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与G蛋白有信号连接的一大类受体家族,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以及视觉,嗅觉,味觉等。目前世界药物市场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小分子药物是GPCR的激活剂或者拮抗剂。
今年9月,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完成了GPCR跨膜信号作用复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实现了许多人未能完成的任务,被评价称:这是一篇真正具有突破意义的文章。

多篇Nature公布重大突破:著名靶标分子详解

  首例人类胚胎干细胞临床试验夭折

正当我们为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日新月异的成果欢呼雀跃的时候,全球首例人类胚胎干细胞临床试验被告中止,这一获得官方批准进行的试验由美国杰龙(Geron)生物医药公司承担,但是却由于所需费用过高,杰龙公司已经终止这一试验。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一领域的终结,同年澳大利亚梅索布拉斯特公司就表示,其成人干细胞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心脏病患者复发的几率。还有研究团队将注意力集中在由与年龄相关的肌肉退化所造成的眼疾、修复受损心脏组织等临床治疗上。

首例人类胚胎干细胞临床试验因费用过高被终止

     
DNA的第7种和第8种碱基被确定

一般认为DNA分子含有四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这也是我们教科书中提及。近几年,有人将表观遗传学修饰——5-胞嘧啶甲基称为第5种碱基,5-羟甲基胞嘧啶(5-hmC)称为第6中碱基。
今年7月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张毅教授领导其研究组将这一数量扩充到了第7和第8种:5-胞嘧啶甲酰(5-formylcytosine),5-胞嘧啶羧基(5-carboxylcytosine)。这两种新碱基代表了DNA脱甲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通过去甲基化或重新激活DNA甲基化所沉默的肿瘤抑制基因,它们可能为干细胞重新编程和癌症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这一成果也说明科学家们可以利用DNA甲基化,重新激活已被沉默的肿瘤抑制基因。
华裔学者Science发里程碑成果:第7,8种DNA碱基

  塑化剂,地沟油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

台湾“塑化剂门”事件引来了多方关注,虽然事件发生在台湾,但相比于食品监控“名声”还不错的台湾来说,是不是大陆的情况更加严重呢?答案不置可否,但是这一事件确实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塑化剂多年来被广泛使用到食品、药品中,犹如“翻版三聚氰胺”。
除此之外,今年更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一年,地沟油,染色馒头,思念问题水饺等等纷纷出现,让人们不禁质疑,还有什么东西能吃啊?

哪些食物和用品中含有塑化剂DEHP?
华农专家发文称方便面遭塑化剂污染
地沟油流向餐桌黑幕

--------------------------------------------------------------------------------------------------------------------------------------------------------------------------------------------------------
XMRV病毒与慢性疲劳综合症关联文章被撤销

2009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表Science文章,发现XMRV病毒与慢性疲劳综合症(CFS)具有关联对应性。但是这一成果一直倍受争议,许多实验都无法重复这一研究结果。今年6月研究人员又再次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追溯XMRV病毒的起源,提出XMRV病毒的存在可能与实验室污染有关。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拉锯,原文章作者撤销了论文部分内容。

Science争议文章:关键病毒的来源
最新消息:作者撤销受争议Science论文

  DNA鉴定拉登之死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生命科学在重大事件中展现的又一面。本•拉登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而被国内关注,今年5月美国宣布了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并表示DNA检测显示有“99.9%”的确定性证实被击毙者是本•拉登本人。
虽然具体的细节,美方不愿透露,但美国法医专家普遍认为对本•拉登的DNA检测应该是利用Y连锁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的PCR扩增和分析完成。
美国如何确定本拉登死亡?
标准PCR技术快速解码拉登DNA[创新技巧]

     
201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免疫学研究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免疫学家ules A. Hoffmann、Bruce A. Beutler和Ralph M. Steinman,其中一半的奖金归于Bruce Beutler和Jules 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奖金归于Ralph Steinman,获奖理由是“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他们的发现彻底革新了我们对于人体的防线:免疫系统的认识,由此,对于免疫的理解被重新定义。在他们相关研究发现之前,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激活以及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调控机制一直扑朔迷离。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而且已经成为对抗传染病的疫苗和对抗癌症的新方法的发展关键。

为什么他们获得了2011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基因调控新假说:CeRNA

著名癌症遗传学家Pier Paolo Pandolfi今年在一篇Cell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关于信使RNAs如何转录假基因,以及长链非编码RNAs如何相互“交流”的新假说,这一被称为ce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竞争性内源RNA)的假说提出了一个大规模转录调控网络,可以扩大人类基因组中的功能性遗传信息。
时隔一个月,Cell封面再次刊登了这一假说相关的4项最新成果,来自哈佛医学院等各处的研究人员验证了这一基因调控假说。

Cell最受关注论文:ceRNA新假说
Cell封面:4篇文章聚焦基因调控新假说

     
国内期刊论文发表现状混乱

国内期刊论文发表现状混乱一直倍受诟病,今年在海南查处了一起非法期刊案,当事人非法创办了20余种刊物——主要集中在卫生教育领域,约有2万人在他们的刊物上付费刊登论文,涉及金额超过1000万元。甚至还有人在网上开店,公然买卖论文。我们亟需一个科学、公平、行之有效的学术评估系统,营造一个创新、宽松、催人奋进的学术氛围。

Science:清除中国学界的“垃圾期刊”
论文买卖让某中文期刊一年敛财上千万

  合成生物学:首次人工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组

继去年人造生命细胞的诞生之后,今年的合成生物学又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首先今年9月,美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两个染色体片断,并插入一个活酵母菌体内,而接受了合成染色体的酵母菌仍能正常存活。这是首次完成一种真核生物,或者说复杂生物中的半人工合成染色体,这标志着真核生物大规模基因组工程又进了一大步。
除此之外,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改造了蛋白质合成机制,从而帮助科学家们合成自然和疾病状态的蛋白的特殊形式。
针对合成生物学近年来的蓬勃发展,生物通也联系了奥地利国际对话与冲突管理组织裴蕾博士,就国内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展开了探讨。
Nature里程碑:首次人工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组
Science发表重大突破:成功完成细菌蛋白合成机制遗传学改造
专访裴蕾:国内合成生物学前景广阔

--------------------------------------------------------------------------------------------------------------------------------------------------------------------------------------------------------
全基因组测序进入临床

基因组测序的发展无疑令人侧目,但以往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今年美国率先展开了小范围的基因组医学应用。一批医生开始利用全基因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并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Nature: 全基因组测序在美国已进入临床

  天才乔布斯死因解析:胰腺细胞癌,而非胰腺癌

苹果公司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的逝世引发多方关注,许多报道都称乔布斯死于胰腺癌,但实际上专家认为他患上的是比胰腺癌轻许多的胰岛细胞癌(Carcinoid),这是一种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胰腺癌的疾病,因为胰腺癌是负责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腺体细胞发生恶变所致,而胰岛细胞癌则是来源于负责胰腺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属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
乔布斯谢幕 胰岛细胞癌引发全民关注

乔布斯死因:胰腺细胞癌or胰腺癌
   
世界首例荧光导航卵巢癌切除术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传统的检测技术中,外科医生仅能观察到直径为3毫米的癌细胞团,而今年9月,一个国际团队首次利用了一种能够让癌变细胞发光的新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对卵巢癌患者癌变组织的精确摘除,这是世界首例荧光导航卵巢癌切除术。

Nat Medicine重大成果:世界首例荧光导航卵巢癌切除术
  全新抗病毒药物“DRACO”

当前抗病毒药物种类少,一种药通常只针对某一种或几种病毒,且容易让病毒产生抗药性。今年8月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宣布研制出一种全新抗病毒药物:DRACO,这种药物几乎可以杀死所有病毒,包括普通感冒的鼻病毒、H1N1流感病毒、登革热以及其他几种出血热病毒,这将有望在应对如非典等未知病毒的大规模暴发中发挥作用。
这种称为双链RNA激活切冬酶寡聚体的药物之所以能具有如此广谱性,是因为它针对的是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RNA……
美国研制出一种全新抗病毒药
Times:2011年度最佳发明(生物类) 

     
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纷纷裁员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各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纷纷进行了裁员,首先是8月份,Life Technologies表示,面对具有挑战性的经济环境,公司正执行多项过去披露的成本节约计划,准备裁员,之后Illumina表示其第三季度的利润比2010年同期下降了43%,计划裁员200人,约占公司全球员工数的8%。进入11月,Qiagen也计划在全球裁员8%-10%,以便改善效率和资源分配。

Life Technologies计划裁员
QIAGEN计划全球裁员8-10%

  严重大肠杆菌疫情迅速蔓延

今年5月,一场自德国而起的大肠杆菌疫情迅速蔓延,演变成世界范围内最大的STEC/HUS(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之一,这也是德国史上通报最大STEC/HUS疫情,引发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极大震动。
事件发生后,科学家们紧急组织了对于这一疫情病原的追踪,来自德国明斯特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确认了这一暴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是由一种名为“Husec 41”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引起。在这项研究中,华大基因扮演了重要角色……

严重大肠杆菌疫情在欧洲迅速蔓延
顶级杂志发文关注肠道疾病最新疫情
基因组分析结果揭示新型超毒性大肠杆菌导致德国疫情爆发

--------------------------------------------------------------------------------------------------------------------------------------------------------------------------------------------------------
中国学者提出生物大灭绝新模式

自地球上出现生物以来,发生过数次大的生物灭绝事件,而2亿5千万年前发生在二叠纪最末期的生物大灭绝,是地质历史时期最严重的超级生物灭绝事件,造成了约95%海洋生物和75%陆地生物物种的灭绝。由于这一事件发生及持续的精确时间,长期以来难以精确卡定,故灭绝的原因和模式,也难以确定。
今年11月,来自我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建立了多剖面复合的突发式综合生物大灭绝模式,确定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发生在2.52亿年前,历经时间不超过20万年,其灭绝速度远远快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报道。

Science:生物大灭绝新模式
  疟疾疫苗:RTS,S疫苗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疟疾,非洲大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疟疾疫苗开发,但进展总体缓慢,其难度远远超过病毒疫苗。
今年这一领域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了25年的RTS,S疫苗,在初步临床试验结果中显示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患疟疾的风险,初步结果公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杂志上。
疟疾疫苗研制取得令人新进展

     
世界上第一束生物激光问世

一直以来激光被视为是一种物理学现象,科学家借助各种机械装置来生成激光,但是今年6月,来自哈佛大学等处的科学家们第一次利用人类细胞制造出激光发生器。
研究人员是在在一个活体细胞中实现了这一过程,他们首先在人体肾脏细胞中插入了编码GFP的基因,使细胞合成GFP。随后,他们将一些产生了GFP的细胞置于两面镜子之间——相隔距离仅有约20微米,相当于一个细胞的宽度。在紧密的光学共振腔内,光线被来回反弹,将GFP的发射放大为一束连贯的绿光。虽然这种激光很微弱,但能被清晰地探测到,而用于生成激光的这个细胞仍然存活。
Nature新闻:首个人类细胞生物激光发生器

  实验室研制出致命流感病毒

《我是传奇》等好莱坞灾难片中人造病毒让人类世界毁灭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没有想到近期现实生活中也发生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研制知名病毒的事例,如果这种病毒流传出来,人类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来自荷兰伊拉兹马斯医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对病毒进行小小的基因调整(5个基因突变)将会使改造后的禽流感病毒在雪豹中更具传染性,而且更有效。这一成果引发了业内再次对于生物研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恐慌……

惊闻:实验室研制致命流感病毒

     
无创产前诊断技术获突破

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缺陷儿出生,这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防治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方法都无法达到既精准又安全无创。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DNA测序成本降低,因此一项新的产前检测技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应运而生,相关的服务目前国内外也都已经出现,比如今年Sequenom公司推出了一种用于检测胎儿唐氏综合症的新型检测方法,这种名为MaterniT21的检测方法采用的是无创检测技术,最早可以在怀孕10周的时候筛查出唐氏综合症高风险胎儿,有效率达到98.6%。
MaterniT21:产前无创诊断技术推向市场
卢煜明教授谈无创产前诊断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

今年9月,我国杂交水稻事业引来了新的突破:百亩范围内平均亩产超900公斤,这是我国超级稻攻关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意味着中国的杂交稻研究水平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不仅为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增强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信心。

水稻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邓兴旺:从“第三代杂交水稻”登上植物学高峰

     

推荐新闻:

    
读者留言:
姓名:  
留言:

评选细则:
1、评选范围:2011年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生的事件;

2、评选方法:由各杂志社及上届风云人物推荐,并结合网友推荐的候选新闻,生物通编辑部将精选30条生命科学领域的候选新闻(欢迎读者另外来信推荐您心目中值得回顾的重要新闻,邮箱:journal@ebiotrade.com),采用网络投票形式,在为期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读者对候选新闻进行投票,并最终结合专家意见,选出2011年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

3、投票成功后经过随机选择,幸运读者将获得生物通送出的礼物。


版权所有: 生物通